龍吟虎嘯:競逐特首 面對民意

二○一二年特首選舉,朝廷提出三個條件,一是當選特首者要愛國愛港,二是能力要強,三是民意支持率要高。上述條件只有在選委會實行「真正的競爭」、面對七百萬港人的情況下才能體現出來。換言之,這三個條件正是為了給「真正的競爭」開放綠燈。朝廷希望在競爭中能選出一位比較好的特首。

在這個新「遊戲規則」下,梁振英打敗了唐英年。這場競爭一開始他們並非在同一起跑線上。唐英年當特首,朝廷培養了十幾年,他的知名度和「小圈子」中支持率一向很高,早就在通向特首的路上起步。梁振英雖然也是朝廷培養多年的「治港人才」,任行政會議召集人,但不是朝廷「定點」培養的特首,至少在唐英年當上特首之前不是。

不過,梁振英想當特首之「雄心壯志」是按捺不住的,他非要和唐英年一爭高下不可。當時的形勢和CY的個人條件及主動請纓,給朝廷的傳統思維帶來衝擊,打開了另一道門。朝廷決定嘗試「小圈子」選舉面對七百萬市民、讓兩個建制派人選「真正競爭」一番,且以「三個條件」定勝負。最後,在CY民望支持度大大拋離唐唐,競選能力表現遠遠超過唐唐的情況下,朝廷決定「棄唐挺梁」,並幫他「搞掂」小圈子選票,CY當選。

這場競爭因為要「面對七百萬香港人」,極為重視民意走向,極為重視媒體輿論,成為唐梁競爭的社會主軸。結果證明,CY因為得到香港主流媒體的強大支持,遂大大提升了他的民望,影響了選委會的投票取向和中央的最終決策,讓這場「真正的競爭」展現了順應時代潮流的價值和意義,CY和挺梁派為此喜不自勝。

然而,面對時下形勢逆轉,他們還有膽量面對下屆特首的「真正競爭」嗎?今日之「雙曾」不就是當年之CY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