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憑貶值向下流 青年問題最堪憂

大學招生放榜在即,一份最新調查結果顯示,愈來愈多大專生畢業後從事低技術工作,薪酬水平同高中畢業生相差無幾,讀大學等於浪費金錢及青春,這對一眾對未來大學生涯及人生規劃充滿期待的莘莘學子而言,不啻炎炎夏日裏一盆冰水照頭淋。

調查機構分析統計處的數據,比較不同世代大專和高中生的收入水平,赫然發現自一九九五年至二○一五年的二十年間,大專畢業生從事文員及推銷員的比例大幅上升近八成,反映高技術職位空缺的增長追不上大專畢業生的增長,致使不少高學歷人士未能找到學以致用的工作。對比二○一五年同年齡的大專生及高中學歷人士的收入中位數,兩者更沒有差別。換言之,「讀書無用」並非憤世嫉俗者的情緒性語言,而是擺在眼前的嚴峻事實。

更令人悲哀的是,調查結果還顯示,大專畢業生的收入水平過去二十年間不升反跌。二十年前,大專畢業生的收入中位數約兩萬元,去年跌至不足一萬七千元,跌幅近兩成。再從大專畢業生起薪點來看,去年中位數是不足一萬一千元,雖是近年新高,但追不上二○○○年畢業生的水平。考慮到通脹因素,百物騰貴,尤其是樓價長漲長有,大專生收入表面上的跌幅遠遠不及被實際蠶食的程度,年輕人買不起樓,成不了家,對前途悲觀,對未來絕望,怨氣填胸,青年問題由此而來。

多少年來,人們一直相信知識可以改變命運,教育是基層向上攀登的階梯,所以愈是基層,愈是望子成龍。然而現實卻是如此的冷酷,由於教育貴族化的影響,清貧子弟在接受教育方面本來已存在不公平的問題,而就算他們努力上進,考上大學,畢業後如同高中生的收入水平,令力爭上流淪為一句空話。如果是借貸求學,畢業後背上一身債,處境只會更加悲慘。

遙想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香港經濟騰飛,百業興旺,社會蓬勃,只要肯努力,總有出頭天,考上大學更是鯉魚躍龍門。俱往矣,現在知識貶值,文憑不香,年輕人無法憑個人努力改變命運,成功只能靠父幹,獅子山精神儼然已是過去時。

不可否認,青年問題是世界性問題,並非香港獨有。但香港的問題在於,背靠中國大市場,本地經濟一直有增長,社會財富一直有增加,政府庫房更以「水浸」來形容,所以香港的問題不是麵包變小了,社會發展停滯了,而在於港府管治無能,社會財富分配嚴重不均衡,加上產業多元化徒勞無功,年輕人缺少上流的機會,他們很容易將個人的不幸歸咎於回歸,甚至將對港府施政無能的不滿投射到中央,這就為各種激進思潮滋生蔓延提供土壤,也為外部勢力介入提供契機。

政治是眾人之事,而眾人之事其實就是利益分配是否公平的問題,香港這些年來風風雨雨,紛紛擾擾,很大程度上是沒有解決好青年的出路問題,反港獨也就淪為緣木求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