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屆立法會終於壽終正寢,留給市民的印象只有拉布、流會,再拉布、再流會。隨着本港政治生態趨於兩極,激進勢力抬頭,民粹愈演愈烈,恐怕九月立法會換屆,拉布流會亂象不僅變本加厲,甚至可能出現更火爆的衝突場面。
本報計過,今屆立法會點算法定人數已超過一千四百次,成功製造十八次流會,單是今個年度已佔十一次,打破歷年紀錄,四年來損失會議時間合共超過二百小時,浪費近一億元公帑。一億元並非小數目,政客經常批評港府基建延誤超支浪費公帑,其實他們又好得了多少?根本是五十步笑百步。
執筆之時,還未知道《醫生註冊(修訂)條例草案》命運如何,但部分政客鐵了心拉布,預料也是凶多吉少。即使僥倖過關,排在後面的《私營骨灰龕條例草案》及《消防(修訂)條例草案》亦可能趕不及尾班車三讀,推倒重來勢難避免。事實上,兩條草案都和民生息息相關,尤其是消防條例草案,由於當局必須先完成這條草案,才可以完成附屬法例的審議,如今連第一步也無法達到,規管工廈和迷你倉的消防安全肯定遙遙無期。政客為反而反,不是拿市民生命開玩笑是甚麼?又如何對得起兩名殉職救火英雄?
早前的立法會財委會就更不堪,反對派以三項社區重點工程只是建制派的選舉工程為藉口,拚命拉布,結果連累五項撥款申請被拖垮。被拉倒的撥款申請包括社署開設職位加強監管私營安老院、土木工程拓展署開設四個職位推展大嶼山發展計劃、路政署開設總工程師職位監管高鐵工程等,都是有利社會發展、有益民生的議案,如今被反對派搞一搞,不知又要拖到何年何月才能落實。特別是私營安老院質素良莠不齊,隔三差五就爆出虐老醜聞,社署加強監管本是應有之義,口口聲聲為民請命的政客理應義不容辭支持,如今為了黨派利益之爭而犧牲長者福祉,自私自利,莫此為甚。
記得數年前國民教育鬧得滿城風雨,其中一條導火線就是國情專題教學手冊批評外國政黨輪替是「兩黨相爭,人民受災」,藉以讚揚共產黨一黨專政之進步。有關內容固然值得商榷,但從今天香港政治環境之惡劣看,政黨相爭的結果確是市民受害。儘管香港沒有政黨執政這回事,但人們看見的是黨爭一樣激烈,僅建制和泛民已搞得水火不容,近年冒起的激進本土派又與傳統泛民甚至一度屬於「進步民主」的政黨勢不兩立。早前的七一遊行,社民連跟大學生組織動口又動手,已揭示所謂的民主同路人四分五裂,內鬥內耗,情況若延續至九月立法會選舉,黨爭勢必更趨白熱化。有人說,日後立法會可能磚頭橫飛,官員可能要戴頭盔穿避彈衣開會,顯然不是說笑。
其實只消看看台灣,藍綠相爭致使當地社會和經濟發展停滯不前,單是大巨蛋是拆是留這麼小的事情已鬧得不可開交,而大學生薪金長期停留在五、六千港元水平,年輕人前途一片灰暗,足證黨爭不止代價巨大。如今香港似乎也走上這條路,社會整天吵吵鬧鬧,激進勢力甚至比台灣政客有過之而無不及。可惜的是,政客為求一己私利,根本不放全港市民福祉在眼內,台灣之鑑顯然不足以警惕這些政客知所進退。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世事往往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縱使人人都知民粹不是好東西,撕裂只會害死人,但現實中的香港就是全速向這個方向發展。曾經人人稱羨的東方之珠、亞洲四小龍之首,來到今天已是無以為繼。而香港之死,正是死於政黨相爭,死於政治狂熱,歸根究柢是死於港府無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