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之行:全球化導致貧富懸殊

英國脫歐公投的深層意義,在於向流行的全球化霸權說「不」。歐盟的不斷壯大,近十年持續吸納東歐小國加入,本身就是一個全球化的示範區,讓資金、技術、人才打破疆界及各種障礙,得以自由流動。

英國兩代人都受到歐盟這個全球化巨獸的威嚇,今次通過公投,向歐盟說「不」。全球化之所以備受批判,是因為導致M形社會的出現,此即兩頭大中間小的社會,窮人數量上升,富人亦增加,唯獨中產階級萎縮。換言之,中產階級不再是社會的大多數,中產不斷流失,或稱之為下流。英國的大學畢業生,近十年來多人浮於事,薪金每況愈下,但學費則大幅飆升,未畢業已欠落一身債,正是M形社會的典型寫照。

全球化曾被視為資本主義發展的新階段,是所謂「美麗的新世界」。隨着時間的推移,卻愈益暴露其醜惡的一面,貧富懸殊嚴重化,窮者愈窮,富者愈富,這在先進工業國絕不罕見。

前年一紙風行的暢銷經濟著作《二十一世紀資本論》,其主要論點,就是資本主義無法解決貧富懸殊惡化的問題,除非全球各國合作,向富人徵稅,否則全球化只會加速貧窮惡化的趨勢。

脫歐公投震動世界,亦顛覆既有的全球化論述,引起輿論及學術界的討論。現實而言,社會分配的不公平,對年輕人的影響最大。今次公投過後,年輕人發覺被社會背叛,矛盾表面看是指向老一輩,想深一層,實際是指向全球化這個怪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