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之行:規管市場是大課題

政府對市場的規管責無旁貸,尤其是全球化浪潮席捲各國,跨國企業大舉進入新興市場,財雄勢大,令中小企的生存空間被擠壓,政府有責任監管跨國企業及大財團有否違反市場開放競爭原則,直接或間接損害公眾利益。

香港被譽為全球最開放的自由市場,政府不會輕言介入。在殖民地時期,政府言必稱以「積極不干預」的原則應對市場的正常運作,除非市場失效,才會採取必要的干預措施。長期以來,政府以自由放任的方式看待市場運作。

問題是,一方面經濟與社會發展迅速,市場的變化同樣快速,很多傳統的法例已難以有效規管不斷轉型的市場。近年全球經濟大幅波動,自二○○八年金融海嘯爆發以來,更是變本加厲,令各國政府難以駕馭。換言之,規管市場可以說得上是難上加難。

回歸以還,特區政府對規管市場經常左右搖擺,一時主動介入,一時又被動放手,令業界及市民無所適從。以房屋及土地市場為例,董建華的「八萬五」與曾蔭權的不作為,就形成強烈對比。結果多次錯失大好時機,蹉跎歲月,令房屋供應不足,變成管治的計時炸彈。曾蔭權的不作為,市民印象深刻。房屋問題是經濟也是社會問題,但因處理欠佳,最終變成政治問題。曾蔭權最後欲以「置安心計劃」敷衍了事,最終令全社會不安心。

職是之故,規管市場是大課題,特區政府不能掉以輕心,必須認真研究,及時總結正反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