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靜致遠:再次體現香港精神

牛頭角迷你倉四級大火引出許多故事,其中不少令人感動,也有一些再次體現香港精神。火災中,焦點主角當然是消防人員,而同樣矚目的是到現場協助長者的人。

火災現場附近有兩所安老院,居住了二百六十位老人家,事發當晚,在社會福利署統籌及一些安老服務的負責人協助下,在數小時內,將二百多位長者安排到不同的安老院暫住,在處理過程中,可以說是千辛萬苦,找床位、交通安排、醫療照顧、家人聯絡、物資處理等,數小時的運作,所有老人家都能安全到位。除了部門職員,其他參與協助今次緊急事件的朋友,都是無私的付出,目標是做好一件事。

一直以來,香港都是一個充滿愛與關懷的社會,每當外國、內地或本港發生災難時,港人都會自發參與協助,募捐、義工服務等,近年有愈來愈多年輕人及專業人士參與義務性的國際救援組織,也有愈來愈多退休人士參與義務工作。所以,當香港發生災難時,港人是會義無反顧地協助有需要的人,這種情懷,我們就稱之為香港精神。

不知從何時開始,也不知是甚麼原因,香港社會的氣氛變得冷酷,人們總覺得自己的觀點就是真理,融和、接納、諒解是軟弱的表現;企硬、堅持、抗爭才是強者,人與人之間多了爭拗,朋友食飯容易拗得面紅耳熱,做事恐怕被問責,於是不做不錯。今日香港的氣氛變得令人透不過氣來。

今次火災,有令人感到傷痛的事故,但也有令人感到關愛的事情,其實在香港社會,好人好事仍然經常發生。我們可否多用同理心看待周邊的人和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