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靜致遠:給孩子愉快學習空間

不少家長回到家中,第一句問子女的問題就是:「你做晒功課未?」而學校評核學生的表現,主要是看成績分數;社會評價年輕人的能力,是看公開試的成績。這些成年人的期望,將我們的下一代壓得透不過氣來,難怪有調查顯示,有六成六香港受訪者認為,香港並不是讓小孩子成長的理想地方。

香港學生讀書壓力大,已是老生常談,過往一段時間,我們嘗試進行教育改革,希望還學生一個愉快的學習空間,結果事與願違,不但不能令學生得到愉快學習,反而加重學生的負擔。

就以小學全日制為例,政府投放更多資源推行全日制,目的是希望學生有更多時間留在學校,完成每天的學習工作,回到家中可以有更多時間與家人相處。但結果是全日上學後,學生仍要到補習社做功課,回到家中父母繼續協助溫書,孩子的學習時間比大人的工作時間更長,我們真的要考慮訂立標準學習時數及最高功課量,以減輕學生的負擔。

香港是一個高度競爭的社會,成年人對競爭有高度認識,不知不覺也將競爭帶入兒童世界,子女要贏在起跑線上,於是在幼兒階段就開始每天催谷子女。其實大部分家長都明白子女的苦況,但家長們又不能抵擋這種競爭文化,別的孩子每天忙於音樂體育、語文數學,我們能接受讓自己的孩子留在家中輕鬆玩耍嗎?當默書是五十分合格,孩子得六十五分,家長會滿意嗎?我們很多時候埋怨教育政策有問題,認為要改善,但可能更需要改變的是成年人對教育的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