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年前,香港人雖然對回歸抱着惴惴不安的心情,但也對「明天會更好」充滿期待;十八年後的今天,社會瀰漫對現實不滿、對未來悲觀的氣氛。悲莫大於無言,哀莫大於心死,就是對眼下香港社會的真實寫照。
日前一項調查顯示,五成七受訪者表示回歸十八年的香港整體發展較回歸前「倒退了」,表示「進步」的只佔兩成二,認為「沒有改變」的則佔一成六,反映多數市民對回歸後的香港感到不滿。展望未來,六成四受訪者表示悲觀,表示樂觀的只佔兩成一,表示很難說的佔一成四,結果再次反映多數市民對香港的前景及信心均相當悲觀。
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回歸以來香港的整體發展在不斷倒退早已是不爭的事實。可以見到,曾經的動感之都,如今變成動亂之都;曾經的紐倫港,如今被紐倫新所取代;曾經執世界貨櫃業之牛耳,如今跌至全球第六位;曾經的四大產業支柱,如今都在搖搖欲墜;曾經的法治之區、廉潔城市,如今一去不復返。經濟方面更是壞消息連連,旅遊業愁雲慘霧,零售業跌跌不休,酒店乏人問津,飲食業慘淡經營,負資產噩夢重臨,連大財團都警告現在的經濟是二十年來最差,中小企更是苦苦支撐,早前有調查顯示有兩成可能撐不過這個經濟寒冬,這決不是杞人憂天。
反映香港急速衰落的證據可謂俯拾皆是,譬如回歸前香港經濟總量佔全國的比重約百分之十八,兩年前跌至百分之三,再過十年恐怕只剩下全國總量的百分之零點三,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回歸前,香港經濟體積在全國城市一騎絕塵,轉眼北京、上海、廣州等城市均已後來居上,深圳最遲今年超越香港,香港已經淪為中國的二流城市,將來只會愈見墮落。
香港落入今日境地,固然是各方面的因素造成,最根本的原因是歷屆港府管治無能,眼高手低,簡直是一蟹不如一蟹,致使房屋、教育、醫療、安老等問題積重難返,有人形容如今的香港衣食住行皆不易,生老病死樣樣難,可謂一針見血。最令人憤慨的是,人口老化問題日益嚴峻,打工仔面對後顧之憂,港府守着金山銀山竟然繼續當守財奴,一味以「結構性財赤」等藉口恐嚇市民,對全民退保毫無承擔,如此倒行逆施,怎能不激起民怨沸騰?社會泛政治化,本土、港獨思潮興起,說到底都是對現實不滿、對未來絕望的情緒投射。不解決香港人關心的現實問題,社會失序只會繼續脫韁狂奔,更壞的情況還在後頭。
說來令人悲哀,香港回歸曾被視為中國洗淨百年恥辱的象徵,中央視香港如珠如寶,百般呵護,詎料不到十九年時間,香港就由一隻會下金蛋的鵝,變成一隻快被風乾的臘鴨。香港未能成為中國人的驕傲,反而成為負資產,現實就是這麼的無情,歷史就是這麼的諷刺。「一國兩制」、「港人治港」愈來愈受質疑,也就不足為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