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垃圾棄置前,有沒有想過當中有幾多可以重用?垃圾圍城問題迫在眉睫,源頭減廢成重要「良策」,有環保組織與多間學校合作舉辦「校園析廢師」計劃,由學生擔當廢物分析師,了解垃圾來源,從而「度身訂造」減廢措施,推廣珍惜資源,並以行動影響身邊人,在校園和社會中實踐減廢習慣。
嶺南中學去年起與世界綠色組織合作,在校內舉辦「校園析廢師」計劃,參加學生需定期身穿圍裙、戴着手套和口罩等防護裝備,將當日來自校內課室、教員室及小賣部等地點的多袋垃圾,傾倒在桌面和地板上進行分類、磅重和記錄,藉此分析學校的垃圾量。
「着住咁多裝備,又焗又臭,都咪話唔辛苦!」參與「析廢」的中四女生李同學和張同學同稱,起初進行垃圾分析時,均被大量廢物嚇怕,「最多係即棄餐具同廚餘,其次鋁罐、膠樽同廢紙嘅(數)量都好大,反映我哋平日喺考慮啲垃圾可唔可以回收同重用之前,就已經將佢丟咗。」
學生向校方反映「析廢」結果,同時提出一系列減廢措施,例如在每個班房增設垃圾回收桶,安排「環保糾察」在校內小賣部提醒同學切勿使用過多即棄餐具等,以減少學校的垃圾量。
「落實減廢措施後,學校整體嘅垃圾量比之前少咗接近兩成。」世界綠色組織項目發展助理經理馮詩麗指出,學校的垃圾量減少,反映校方和學生共同落實的針對性減廢措施,獲顯著成效,「成個計劃嘅目的,就係要學生親身了解垃圾過多嘅嚴重性,有咗第一身經驗,佢哋去實行減廢嘅動機都大咗。」
馮又指,據十間參與學校的廢物分析紀錄,學校平均每日產生四十至一百二十公斤廢物,不少學校主要垃圾來自即棄餐具,如發泡膠盒、塑膠碗及塑膠餐具等,惟大部分學校已與飯盒供應商簽約,短期內未必能要求對方停止派發即棄餐具,故期望能透過「校園析廢師」 計劃令校方知悉問題的嚴重性,在續約時與供應商和小賣部溝通,逐步改用可重用的容器和餐具,令垃圾量進一步減少。
圖:甘偉倫
文:李耀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