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數字跌不休 最怕低處未算低

儘管最近訪港旅客有止跌回穩迹象,但零售業依然跌跌不休,整體經濟環境滿布陰霾,既看不到曙光,也看不到前景。

政府統計處數字顯示,三月份零售銷貨額較去年同期下跌百分之九點八,已是連續十三個月下跌,而且創下一九九九年一月以來最差紀錄,其中珠寶首飾、鐘錶及名貴禮物銷貨價值大跌逾兩成;以今年首季計,整體零售銷貨額比去年同期下跌百分之十二點五。政府發言人指出,三月份零售業表現仍然疲弱,主要受訪港旅遊業顯著放緩拖累,而不明朗的經濟前景和資產市場的整固亦削弱市民的消費意欲,未來走勢仍要視乎旅遊業表現。

顯而易見,未來旅遊業依然難以樂觀。雖然剛結束的五一假期訪港旅客有所上升,其中內地客約增加百分之七,但內地團則大跌一半,反映內地客消費模式改變,旺丁不旺財,正是整個消費市道疲不能興的主要原因。事實上,四月份香港採購經理指數已跌至八個月來低位,其中新訂單更連續十三個月下跌,顯示經營環境不斷惡化。早前有調查指兩成中小企可能於一年內結業,不是沒有原因,連大財團亦慨嘆經濟二十年來最差,中小企的處境更加艱難,近年吉舖處處已足以說明一切。

屋漏偏逢連夜雨,隨着樓價持續調整,負資產噩夢重臨,由去年第四季的九十五宗急增至今年首季的一千四百多宗,令人擔心可能造成負財富效應,進一步影響市民的消費意欲,令本已疲弱不堪的消費市道以至整體經濟雪上加霜。當然,相對於當年遍地負資產的慘況,目前的情況還不算嚴重,問題是,若樓價繼續向下,負資產宗數勢必還會增加,難道當局還能漫不經心嗎?難道非等到危機來臨才想辦法補救嗎?

說到底,香港經濟結構單調,才是造成目前困境的根本原因。香港經濟主要依賴內部需求,而內部需求主要又依靠內地旅客支撐,隨着旅遊業進入寒冬,零售業以至整個消費市道走下坡也就不足為奇。以前香港遇到問題,中央往往會出手打救,可惜今時不同往日,如今內地也正面臨經濟下行壓力,問題多多,自顧不暇,恐怕很難再兼顧香港;何況中港矛盾愈演愈烈,即使中央想出手,香港也未必有福享受。最近旅遊界人士要求開放更多個人遊城市的呼聲此起彼落,有人甚至要求恢復深圳居民「一簽多行」,結果被港府一口拒絕,這是不難理解的,內地旅客畢竟不是香港人的玩偶,怎能呼之即來、揮之即去呢?再說,此地不留人,自有留人處,激進組織不斷趕客,即使港府重新打開大門,也未必會有太多旅客願意上門,世界上並非只有香港才能旅遊和購物。

「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立夏過後,天氣漸熱,然而對於旅遊及零售業來說,依然寒氣逼人,不知伊於胡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