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語廣播:減稅負有利百業振興

面對經濟放緩的新常態,中央今年其中一項最重大的政策,就是減稅降費,藉此推動產業發展,加快結構調整。由於減稅降費意味着政府財政收入短期內會有所減少,因此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今年擬安排財政赤字二點一八萬億元人民幣,比去年增加五千六百億元,赤字率提高到百分之三。

內地當前經濟的主要問題,不僅是國際經濟環境不佳,內外市場需求疲弱,還有本身生產成本不斷上升,無論是租金、工資和原料,比東南亞和其他發展中國家都要高,而且稅率和各種行政收費,均為經營帶來沉重的負擔。《福布斯》雜誌曾公布「全球稅負痛苦指數」排行榜,中國緊隨法國之後,位居全球第二。箇中的「痛苦」,在內地的港企當深有體會。

中央也意識到若財稅制度不改革,在經濟下行的環境裏,必然會有更多企業倒閉。減稅降費可說是「及時雨」,屬刺激經濟發展的重頭戲,也是推動「供給側」結構改革的鋪墊。具體措施,除了之前談到的「營改增」,還有停徵或免徵一批政府基金、並且擴大行政事業收費免徵範圍。根據中央的規劃,今年將為企業和個人減輕各項的費用負擔合共五千多億元。

事實上,百分之三的財政赤字,風險仍屬可控,當中騰出的財政空間,將成為推動「供給側」結構改革的助力。減稅有助鼓勵企業在創新方面投放更多資源,推動整體經濟產業升級。儘管政府稅收減少,但若能令百業振興,將有利今後經濟可持續發展,亦可為「十三五」規劃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