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是農曆廿四節氣中的「驚蟄」,民間傳統會打小人,銅鑼灣鵝頸橋向來是「打小人勝地」,於橋底擺檔的「小人婆」已準備「大打出手」。趙姑在鵝頸橋橋底擺檔打小人十多年,她由內地「打」到香港、由兼職「打」到全職,絕不手軟。縱橫「打小人界」多年的趙姑說,「最受歡迎」的小人對象是同事或上司,其次是「二奶」,但她提醒市民到場打小人時切忌講大話誣衊人,否則會反種惡果,亦需明白打小人非攻擊別人,亦可祈求菩薩幫助消災解難。
年逾六旬的趙姑,約廿年前從內地東莞來港,在東莞時已熟習替人打小人。來港初期開始打小人工作卻碰上生意欠佳,只能兼職打小人,期間又到酒樓做傳菜。其後,打小人這個傳統文化漸為人熟悉,更傳遍世界各地,加上本港社會怨氣日深,要求打小人的「客仔」增多,自此趙姑由兼職轉做「全職小人婆」。
趙姑說,過去十多年來,幫襯打小人的人以中年為多,「同事」或「上司」高踞小人榜首,第二名是「二奶」。曾有學生要求趙姑「打」政府高官,但她一一耍手擰頭,反叫他們「讀多啲書」。她解釋,其實打小人不是要詛咒別人,而是希望打小人後可令自己與他人的關係變得和諧與團結:「透過菩薩去懲罰、勸化小人,等佢(小人)唔好再搞搞震」。她亦抱着替人積福的心態幫人打小人。
打小人不一定要「小人」的相片,在小人紙上寫上小人姓名也可,但趙姑提醒市民前來打小人時切忌講大話。她語重心長地說:「唔好屈人,菩薩會知道」。另提醒孕婦切忌打小人,避免影響胎兒健康。
另一檔主林婆婆亦從事打小人行業十多年,說「同事」是最多人打:「我做得好,你都話做得唔好,呢啲咪小人」。她又指,打小人非詛咒別人,而是透過儀式「趕走小人、唔好阻頭阻勢,你有你做,我有我做。」
有不少包括來自台灣、新加坡及馬來西亞等地的旅客慕名來港打小人,記者訪問當日巧遇台灣旅客鄭小姐和張小姐,二人來港旅遊時順道體驗打小人這傳統文化,祈求工作及感情順利,問及有否不喜歡的人,她們都笑稱:「太多喇!」記者潘嘉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