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政府大力推動廢物回收分類,成效卻惹人質疑。由港府委任的環境運動委員會昨日巡查街道三色回收箱,發現箱內九成物料非廢紙、廢膠回收箱又慘變「水塘」。相反由私人屋苑管理的三色回收箱情況截然不同,大部分回收物毋須再經分類便可出售,屋苑每年出售回收物品的收入達十萬元。
環境運動委員會昨日巡視公眾地方的回收情況,委員會主席林超英隨機抽查粉嶺其中一組三色回收箱,發現街邊回收箱成效相當差。以廢紙回收箱為例,裏面有牙籤、紙巾、膠匙羹等,林估計可回收物不足一成;廢膠回收箱內夾雜的其他廢物雖較少,但有人投入仍盛有液體的膠樽,令回收袋變「大水袋」。金屬回收箱成績最好,但鐵罐亦偶有夾雜膠蓋。
林超英認為,市民有回收意識但懶於行動,又指街上的三色回收箱成效雖不理想,但不能因市民不配合而放棄,他呼籲市民做好乾淨回收,盡量減少製造廢物。
委員會昨亦到沙田第一城了解廢物分類情況。第一城業主委員會主席黃嘉榮介紹指,屋苑自九三年起已進行分類回收,由於居民回收意識漸高,回收量十分多,賣出的回收物每年可為屋苑提供十萬元收入,當中舊衣帶來的收入佔整體八成,所有收益捐作慈善用途。
第一城更自設小型回收工場,回收工人會在此為廢紙過磅及進行簡單拆件工作,多年來不少簇新的玩具被棄置,大部分更屬絕版,回收工人不忍它們被棄置,用回收得來的廚櫃存放,儼然把回收工場打造成玩具博物館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