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解決房屋土地短缺問題,在未來可見的一段時間內,區議會能否配合是關鍵所在。政府雖然已在全港各區物色到超過一百五十公頃的「綠化地帶」及所謂政府用地,但必須徵得各區議會的同意,才能上馬落實各項措施,在三至五年內提供公共房屋予有需要的人士。
既然區議會如此重要,負責相關溝通協商工作的民政事務局局長的角色自然吃重,要由熟書幹練的官員出掌才能事半功倍。去年七月中旬,梁振英上京會晤人大委員長張德江,為換局長一事打了招呼,回港後立即展開行動,撤去曾德成的職務,由時任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副局長的劉江華接手,事件轟動一時。
劉江華先後做過區議會、立法會及行政會議的職位,對議會運作的複雜微妙之處可說瞭如指掌,而且人脈廣泛,在政府任職期間也熟悉政策過程的來龍去脈,把握梁振英政府的施政概念,其背景遠較曾德成優越,乃不二之選也。民政局局長必須熟悉地區人士的思路及其利益所在,找到切入點,爭取讓步,與政府議價,以換取交還土地的合理補償,其錯綜複雜多變之特點,非政治老手不能掌握。政府擁有大量資源可與區議會做交易,這是區議會的公開秘密。
不過,在剛過去的區議會選舉,建制派失去不少議席,雖然建制派有望全部掌控區議會正副主席的職位,但面對傘兵及新生代泛民議員,一旦角力激烈化,反對派策動「裏應外合」式的圍堵攻勢,局勢將難以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