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明鏡:本土意識只是鄉情

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忽然在其網誌論及母校喇沙書院劍擊隊,提到舊生在高叫口號、唱校歌及對學校近乎狂熱的歸屬感,均與「本土」意識有不少共通之處。這番話引起議論紛紛。

三禪倒覺得,鬍鬚曾也不是在乎能否說清「本土」意識的理論問題,因為其實他是愈描愈黑。但是,他為何要糾纏於一個他說不清楚的問題呢?或許,鬍鬚曾不過是強調他的「政治不正確」,並不是惟北京馬首是瞻。再想下去,或許他是向北京傳達一個訊息:別來麻煩我做下一任特首。

鬍鬚曾說,他和兒子就讀喇沙,自己有舊生、劍擊隊教練及家長三重身份,每每置身舊生圈子,高叫口號或唱校歌,都會令人覺得「喇沙仔」對學校有近乎狂熱的歸屬感,與近年流行的「本土」意識有不少共通處。

大概,曾司長的心是好的,他欲為「本土」意識正名。問題是,任何概念的使用,都要有一個約定俗成的含義。可是,當下不論是溫和的本土人士,還是激進的本土人士,也都說不清他們認為「本土」的概念有何含義。至於新界的原居民則說,「你們的老竇老母都是大陸來的,我們才是真正的本土」。

早前的世界盃外圍賽中,市民表現出「本土」意識。曾俊華在網誌中提到,自己相信同一種情感存在於香港人之中。其實,香港人愛香港,就和廣州人愛廣州、上海人愛上海、台北人愛台北、北京人愛北京等,完全是一樣的。三禪寧願說,這是一種鄉情,而不是混淆的用「本土」。

曾司長但願「本土」成為正面力量,「而絕對不止於一種封閉式的、消極的,甚至是具破壞性的保護主義」。可惜,事實是,香港現在的「本土」意識是排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