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八年馬英九以歷史性的高票當選,高民意高支持度,讓他意氣風發,但他想當全民總統的宏願,迫不及待地啟用綠營人士、政策未能劍及履及或政策到位不符民意,都造成了他民調直落。
幸好馬英九看得開,他說民調有高有低,作為總統可以關心,但不要太在意,否則每日糾纏在民調的上落下,真會懷憂喪志。
馬英九到大學與學生座談,參加的陸生們踴躍提問,為何台灣總統做到最後都會被罵?壞一點的還被關?馬英九發揮了他一向實問巧答的功夫,強調台灣是民主社會,各種意見都可以自我表達,有時候政府也想反駁,但沒有人願意聽,領導人要關心的不是明天報紙的頭條,而是有沒有真正幫人民解決問題。
馬英九對着學生發出肺腑之言,稱政府常花很多心力做事,但大部分民眾不見得在意。大陸學生們生活在台灣的社會環境中,要適應的文化震撼之一是人人都可罵總統,最高領導人沒有了威嚴,陸生甚而認為政府沒有為領導人樹威,若把批判政府的都抓去關,也就沒有雜音了。台灣社會就是雜音太多,對錯雜陳,這也是台灣民主化後的社會效應。
其實,民意的不滿就像氣壓鍋,沸騰到一定的程度就會爆炸而不可收拾。如今大家對政府不滿就宣洩,好像社會充滿暴戾之氣,其實台灣在民主化進程中,民眾已學會最實際的就是用手中的一票來表達不滿,馬英九受民主洗練應是有所了解,只有在接受批評中求進步。
誠如一位女同學對馬英九說︰「你上任後遭到很多人謾罵,但是還有很多人認同你的努力,包括我。」馬英九幽默地回答,希望能多碰到一些像你這樣的人,雪中送炭給了馬英九無限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