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主席近期先後訪問美國、德國和新加坡等,頻頻提到「國雖大,好戰必亡」這一古訓。言下之意,是要向外說明中國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就算強大了,也不會好戰稱霸,自取滅亡;另方面,也是說給美國聽,指出無論一個國家怎麼強大,到處挑起戰爭,不會有好的下場。
「國雖大,好戰必亡」這兩句話,出自先秦軍事著作《司馬法》,比舉世聞名的《孫子兵法》還要古老。其意思是說,國家即使再強大,經常打仗,遲早滅亡。儘管這是兩千多年前的古訓,但是中國古人從春秋戰國總結出來的歷史教訓,對當今局勢,依然有警世作用。
其實,世界歷史發展規律也是如此,希臘馬其頓羅馬拜占庭、阿拉伯曾經崛起的各大帝國,以及曾令歐洲聞風喪膽的蒙古騎兵,最後都是亡於好戰。歷史證明,窮兵黷武,忽略了經濟和民生的發展,再大的軍事強國也會垮台,希特拉的敗亡和蘇聯的解體,都是典型例子。
好戰對任何國家都不是好事,即使不滅亡,也會嚴重內傷。美國雖然是當今的超級強國,但經過阿富汗和伊拉克兩場戰爭的消耗,也已元氣大傷。所以,奧巴馬上任後有所調整,從中東撤兵。事實上,任何國家的經濟和財政資源,都沒可能支撐永無止境的軍事擴張。網絡上不時有些言論,認為釣魚島和南海主權問題爭端不休,中國為了捍衞領土和領海,應出兵不惜一戰。
對此,筆者並不認同,因為和平環境得來不易,動輒兵戎相見,不如擱置爭議,攜手打造「一帶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