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用奶樽 孩子易哨牙

【記者鍾君容報道】母乳餵哺對母嬰好處多,香港大學牙醫學院的研究更發現,原來吸吮母乳有助減少嬰兒長大後變「哨牙仔女」。由媽咪親身餵哺母乳超過六個月的兒童,患哨牙機會比從未吸吮母乳的兒童減少一成四。學者又指,原來嬰兒把較硬的奶樽或奶嘴塞進口腔,較易導致哨牙出現。

香港大學牙醫學院跟進研究八百五十一名二至五歲的兒童,了解他們小時候獲母乳餵哺的時間及口腔健康情況。結果發現,以母乳餵哺超過六個月的兒童,僅一成八有二類門牙(俗稱哨牙);獲母乳餵哺六個月或以下的兒童,兩成五出現哨牙。自小用奶樽喝奶的兒童,三成三出現哨牙。

餵母乳助咬合發展

研究發現,以母乳餵哺逾半年的兒童,上頜的左右乳犬齒,以及下頜左右乳臼齒之間的距離,較從未餵母乳的兒童寬闊。較闊的齒弓有利牙齒生長,不會令牙齒過分擠迫而出現哨牙。港大牙醫學院矯齒學臨床助理教授楊雁琪表示,研究證實母乳餵哺有助兒童牙齒咬合發展。

港大牙醫學院研究助理沈峰豪補充,上述研究是指婦女「埋身」餵母乳,將母乳預先泵進奶樽備用則不計在內。沈引述外國文獻解釋,以奶樽餵哺,嬰兒須將較硬的奶嘴塞進口腔,可能因此導致哨牙。母親乳房柔軟,可適應嬰兒正成長的口腔,建議母親最好親身餵哺,才可避免嬰兒因長期吮奶樽導致哨牙。

沈又稱,兒童哨牙不但影響外觀,上門牙也較易撞傷,嚴重者更影響進食。牙齒排列不齊整,牙縫難以清潔,也較易患蛀牙。除使用奶樽或奶嘴外,嬰兒一些不良習慣如吮手指、伸舌頭或睡覺用口呼吸等,都有機會導致哨牙。

楊雁琪補充,是次研究針對未換恒齒的兒童而言,小童約於六至七歲換恒齒,由於牙齒受到頜骨成長等因素影響,因此餵哺時期養成的咬合發展,仍可能影響恒齒生長。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