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之行:政府低估政治效應

區議會選後,政治生態出現變化,行政與立法關係亦面臨新的挑戰,影響廣泛而深遠的《二○一四年版權(修訂)條例草案》二讀審議上立法會,被視為一場具代表性的硬仗。建制、泛民與政府本應嚴陣以待,尤其受到來自社會上數量龐大的年輕網民的密切關注,誘發強大的政治壓力。

諷刺的是,二讀首日即發生人數不足而流會,教公眾極感不滿,輿論亦表驚訝。參與的各方,除了議會外的網民組織及傘兵團體非常進取之外,政府、建制及泛民似乎都放軟手腳,樂意見到流會的出現,浪費公帑之餘,也是不負政治責任的上佳案例。

政府應該對版權條例的複雜性及可能帶來的抗拒有足夠的事前評估,為此要做足游說的工作,除了鞏固建制的支持外,也要積極與泛民溝通,曉以利害,避免一波三折,一再折騰,令法例一拖十餘年,也無法正式生效。

政府未有推動版權持有人協助解釋版權法例的重要性及箇中灰色地帶存在的利害之處,以為建制陣營一定會支持。

殊不知大選舉年政治利益至上,選票的考慮乃重中之重,加上區選之後,年輕一代的呼聲高漲,網絡自由勢必引起大專及高中學生的注視,潛在的政治影響力,在政治生態展現新變化的背景下,絕對不能掉以輕心。

流會加上垃圾桶縱火爆炸,引起全社會關注、媒體聚焦,愈益增加條例修訂的壓力及多方變數,難度迅速上升,且看政府如何補救及各方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