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過中秋節,自己的手機收到大量的祝賀圖片和動畫。有些「好日不見」、只在通訊錄內有的「朋友」是一年一兩度收到祝福訊息後才記得起的。但「朋友」畢竟有我心,雖然互相「交換」祝賀後又會歸於寧靜,因為平時壓根兒雙方的互動為零。節日時,大家互相祝賀人家「快樂」是必然的事,不做,反予人怪異的感覺。
其實說到底,為何要互相祝賀「快樂」?因為平常人不快樂常有,而「快樂」不常有?又或者說「快樂」是一個希冀,是少有的,是要爭取的境界?
我們甚少祝願人家常有的事,在香港我暫未聽說過祝賀他人「吸口新鮮空氣」、「陽光普照」、「清水長飲長有」,因為大家認為這是理所當然的(鉛水風波後或者最後的一句開始有)。祝賀的,一般都是罕有的,所以「快樂」對很多人而言都是渴求的事。古代賢人早已經說過,「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
香港人肯拚搏是眾所周知,但過分拚搏只會帶來壓力,對精神造成困擾。賺到錢,只可以滿足到物質上的需要,卻不能夠買到快樂,因為競爭激烈的社會,要爭取的東西太多而成功的甚少,倒下來的人不會快樂。
我們的社會近年來紛爭漸趨尖銳,政治上非黑即白,沒有理智分析只是空談理想。而且中港文化矛盾被激化、官民互不信任、投訴風氣的興起、普選遙不可及、樓價飆升令人望樓興嘆。
以上這些問題不解決,香港人看不到明天,怎樣可能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