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之行:區選影響深遠

區議會選舉是未來年半時間內四場重點選舉的首場,所謂萬事起頭難,誰在選戰中取得較多議席,誰就有較大的話語權。建制、泛民與傘兵三大勢力,早已頻密落區,部署選戰。

明年初的新界東立法會議席補選,對半年多之後的立法會選舉有啟示作用,所以各大政黨政團都對補選虎視眈眈。參選不一定為了奪取議席,但對打響候選人的知名度以及測試政黨的票源分布極為重要,尤其是後者對了解政黨的號召力如何,作用明顯。

區議員是政黨在地區的樁腳,其對區內的人情世故及政黨勢力的分布,知之甚詳,可為政黨提供最新的第一手資料及訊息。在立法會議席補選時,可協助參選人拉票,落點準確而有效,所以區選的意義不容低估。

不能忽略的是,立法會有五個俗稱「超級區議員」的席位,當選人站在台上,頭上光環耀目,可聲稱為全港市民服務,因其代表跨區的利益。不過,要成為參選人非易事,必須要獲得十五個區議員的提名,可見政黨少一些實力,亦無緣推薦黨友出選。

職是之故,各大政黨紛紛推出龐大參選區議會的名單。泛民溫和派是區選常客,民主黨擬派逾百精英出戰,民協亦正籌組逾三十人的戰團,展示志在必得之決心。有趣的是,傘兵的積極參選,為區選帶來頗多變數,對泛民的影響較大。溫和派擔心會產生「鎅票」現象,因為傘兵組織多不願參與協調,雙方爭奪的選民屬同一批親泛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