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辦報曾是中國人的傳統,內地如是,香港如是,台灣亦如是。過去的老報人秉持「不黨、不賣、不私、不盲」的原則,激揚文字,筆寫春秋,既實現「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抱負,也體現中國傳統文人不畏權勢的錚錚鐵骨。可惜俱往矣,隨着社會愈來愈功利化,文人辦報已逐漸成為歷史。
民國時期,上海報人成舍我因抨擊當局貪腐,令當局惱羞成怒,時任行政院院長的汪精衞派人對成舍我威逼利誘:「新聞記者怎麼能跟行政院長作對?新聞記者總是失敗的,不如跟汪先生妥協。」但這位因堅持新聞自由而坐牢二十多次、報館被查封十多次的硬骨頭報人,說出了一番足以垂範中國新聞史的名言:「我可以做一輩子新聞記者,汪精衞不能做一輩子行政院長,最後勝利必屬於我。」
可以說,過去文人辦報追求的是公義,而不是利益,與當今官府或商人辦報已不可同日而語。近年香港報界固然被不良傳媒弄得烏煙瘴氣,台灣也好不到哪裏去,以前當地幾份嚴肅的大報紛紛低俗化、八卦化、「爛蘋果化」,為了譁眾取寵,往往一犬吠影、百犬吠聲,大報淪為小報,毫無公信力可言。他們利用獵奇心理吸引讀者,殊不知這其實是自我墮落,正如爛果報一樣,只能被人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