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語廣播:中國「世界工廠」將被取代?

內地近年經營成本節節上升,勞工薪酬年年上漲,環保條例愈來愈嚴,令到有些商家無法應付,把生產線轉移到東南亞國家。最近有經濟專家預計,東南亞地區憑藉廉價的勞動力成本,漸漸獲得愈來愈多投資者青睞,估計未來十至十五年,有可能將接過中國「世界工廠」的頭銜。

若有留意全球經濟發展歷程,過往曾經發生五次大規模的國際產業轉移,最近一次是上世紀八十、九十年代,全球製造業紛紛向十三億人口的中國轉移,主要是由於隨着經濟發達地區的科技發展、人口老化和成本上升,某些產業必然向外轉移,因而造就了中國成為「世界工廠」。

中國自改革開放以來,接收國際產業轉移和本身經濟結構調整,經歷多個發展階段:從勞工密集的紡織成衣加工,到鋼鐵、造船、化煉行業,再到汽車、機械、電器製造業,目前微電子和資訊技術製造業已成鰲頭。例如,現在風靡世界的蘋果手機,雖然是美國公司的品牌,但是產品絕大多數在中國製造。

隨着內地產業升級,一些低端勞工密集產業開始外移到東南亞等地,是正常現象。今後,中國「世界工廠」地位會否因此不保?未必,因為內地人口眾多和市場龐大,製造業多年打下基礎,形成完整產業鏈,很難被取代。

緬甸、老撾、柬埔寨、越南、印尼和菲律賓等地,雖有廉價勞動力和豐富土地,十五年後該地區估計有六點五億人口,超過半數在三十歲以下。

然而,東南亞能否成為新的「世界工廠」?明天續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