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語廣播:樓價下跌空間有限

近期私人樓宇的成交價仍不斷破頂,新的居屋王、公屋王頻頻誕生。儘管特區政府之前再推出「辣招」,似乎阻嚇力有限。今後樓市的走向,坊間有不同看法,筆者認為應從多個層面來分析這一問題。

首先,樓市長期供不應求,是近年樓價攀升主因。雖然政府近日表示,明年私人住宅落成量將有兩萬個單位,比今年的預測落成量高出五成,比去年的實際落成量高出二成八。但是,過往十年的平均每年落成量不到一萬二,長年積累下來的市場需求,很難在短期內得到滿足。

其次,建築成本上升幅度很大。早前有顧問公司受委託研究發現,過去三年本港的整體建築成本,累積上升了百分之二十一,其中升幅最大的是工人薪酬,高達三成四。建築業人手短缺,可謂是多年難以解決的問題,本地人手供不應求,但輸入外勞又阻力重重,導致某些工種就算薪酬「三級跳」,也乏人應聘,既拖慢了工程進度,亦令建樓成本劇增。

第三,「辣招」徵收的額外印花稅和雙倍印花稅,雖云是針對「炒家」的措施,但是對壓抑樓市作用有限。樓價照升不誤,說明此措施已經轉化成物業交易成本的一部分,進而推高樓價。地產發展商現推銷新樓盤,宣傳上稱可替買家交付雙倍印花稅,其實「羊毛出在羊身上」,這個成本早已計入樓價之內。

當然,近年樓宇按揭低息,有助買家供樓。即使今後經濟環境出現變化,樓價面臨調整,然而市場需求仍在,建築成本又愈來愈貴,樓價又能有多大的下跌空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