嫻話家常:當通識遇上政治化的社會

日前舉行的DSE通識科考試,三條題目包括新聞自由、標準工時,以及韓流對文化的影響。看了題目,發現原來我也有潛質成為「補習名師」。因為過去幾年,我出席過很多學校舉辦的通識科座談會,我都會選擇用標準工時作題目,希望考生們當時有耐心聆聽,在考試時「用得着」。對於應考通識的同學們,我能幫上忙的可能只是這一點,因為在政治化的社會環境下,教育已被玩弄至體無完膚!

有人說政治是眾人之事,又有人說,政治是妥協的藝術,各有見解!但在極端的對立環境下,政治就是放大鏡,就是將任何一件事無限放大的工具,將合理的問題放大、將不合理的問題亦放大、將解決問題的答案放大、將解決不到問題的答案同樣放大!

對此我深有感受,就正如通識科,明明是一個教育議題,卻被無限地政治化起來,想理性一點地討論也非常困難。上星期,有議員提出了一個全面檢討通識教育科的議案,其實各派別的議員,本身都對「檢討通識科」這個基礎有共識,但經過各自政治化的演繹後,變成勢成水火、你一言我一語的局面。結果,沒有人「勝出」,全面檢討通識教育科的議案被否決,最終受害的是整個教育界,是老師、是學生。

或者大家會問,作為政治人物,也討厭政治?我反問,政治人物就要隨波逐流於政治的漩渦之中?這是個人選擇的問題!如果是有心,政治人物就應該盡力將實在的、涉及民生的議題,拉離政治的糾紛之中,這個「去政治化」的工作,當中需要的正正是政治人物熟悉的政治技巧。可惜,在今天的氣氛之下,反其道而行者眾!有人認為,今屆的通識科三個題目是「迴避政治議題」……如果是真的,就太令人振奮了!但剛剛相反,三個議題都是充滿「政治性」的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