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求疫苗來太遲 賊過興兵嗟何及

流感非小病,變種可奪命。本港流感高峰期持續不退,昨日再奪去四條人命,累積死亡人數達到四百零九,創下近年新高。衞生署後知後覺,花了四百萬元採購十萬劑南半球流感疫苗,但還要等到四月底至五月初才能運抵本港,真可謂急驚風遇到慢郎中。

專家指出,今年流感疫情之所以特別嚴重,死亡率特別高,主要因為病毒出現抗原漂移,降低疫苗保護力,加上防疫鬆懈,更是導致疫情一發不可收拾。同樣進入流感高峰期,台灣僅十多人死亡,足證港府防疫措施不堪一擊。

事實上,世衞錯判今年流感病毒類型,令原有疫苗效用大減,只有兩成保護力,而新疫苗又供應短缺,港府除了望天打卦之外,根本無計可施。左乞右乞之下,好不容易才乞到十萬劑新疫苗,可惜遠水難救近火,等這批疫苗運到時,今年流感高峰期可能已經過去,期間不知又有多少人中招。

正如古人所說,患至而後呼天,不亦晚乎?港府防疫被動,連疫苗亦要乞求於人,正是疫情往往比其他地區嚴重的主要原因,當年沙士如是,今年變種流感亦如是。眾所周知,歐美等先進國家生產的疫苗,首先當然是確保本地需要,有剩餘才會賣給香港等地,這是無可厚非的,要怪只能怪港府自己不爭氣,一味等運到,從來沒有想辦法改變這種被動狀態。

早前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建議,本港應推動科研製藥工業,自行製造流感疫苗。實際上,香港不是沒有能力更不是沒有財力研製疫苗,問題是港府願不願支持而已。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高永文亦承認,本港在疫苗研究及病毒學發展方面都有高水平,當局亦有機制資助學者及科學家,但研製藥物的工業生產就發展較慢。他認為工業生產要考慮市場規模,香港市場規模小,而且不同國家對藥劑業有不同要求,是研製疫苗必須考慮的因素。

其實事在人為,市場規模小並不是問題,只要疫苗達到國際水準,獲得廣泛認可,便不愁沒有銷路,單是內地及亞洲市場就足夠香港發揮。瑞士人口也不多,市場規模也不大,但瑞士製藥業不是很發達嗎?瑞士藥品不是賣遍全球嗎?相對於內地產品,「香港製造」顯然令人更有信心,既然香港在疫苗研究及病毒學發展方面都有高水平,為何不好好利用呢?

回歸以來,歷屆政府提出一大堆發展大計,從董建華時代的甚麼港甚麼中心,到曾蔭權時代的六大優勢產業,再到現屆政府的將產業「做多做闊」,吹得天花亂墜,可惜眼高手低,坐而論道,至今一事無成。與其好高騖遠,不如腳踏實地,研製疫苗既有實際需要,又有廣闊前景,正是大有可為的產業,何樂而不為!

吃一塹,長一智,香港屢遭疫症侵襲,一場變種流感便奪去四百多條人命,難道港府還不能吸取教訓嗎?說到底,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自己研製疫苗,才是防疫的根本之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