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言優化個人遊 一收一放難自如

反水客暴力示威沒完沒了,中港矛盾不斷加劇,個人遊及一簽多行政策成為社會焦點,檢討勢在必行。內地有關官員近日放風,中央將優化有關政策並盡快落實,「不會拖很久」。然而,檢討個人遊牽涉多方利益,如何平衡殊非易事。

北京兩會上,有人提出「一收一放」建議,即為了杜絕水貨亂象,收緊深圳居民目前享有的一簽多行政策,同時開放西安、哈爾濱等北方城市來港個人遊,引入高端旅客及新的消費力,維繫香港經濟繁榮。這個建議看似兼顧一般市民及商界的利益,惟可行性不能不令人懷疑。一收一放之下,只是減少內地水貨客,但入境旅客總數未必減少,對基建設施的壓力依然,對市民生活帶來的不便依然,問題並未解決。

事實上,以為收緊一簽多行政策,水貨亂象就會迎刃而解,未免將問題過分簡單化。水貨活動源於內地食品安全及產品質量沒保障,儘管中央表示重視,但問題並非短時間內可以解決,而只要內地對香港商品有需求,只要有利可圖,水貨活動就不會消失。正如本報一再指出,從事水貨活動的不僅有內地人,更多的是香港人,趕絕內地水貨客,只不過將水貨活動變成港人的專利。天下熙熙,皆為利來,水貨活動其實是一種比較簡單的貿易模式,也一直被視為基層市民的謀生手段,只要不犯法,港府怎麼可能禁止呢?

還有人認為,內地水貨活動催生本土化乃至港獨思潮,杜絕水貨活動,激進組織就失去搞事的藉口。這種看法同樣是一廂情願。須知港獨的背後有外部勢力撐腰,目的是所謂「香港建國」,反水客只是其中一個藉口,即使沒有水貨活動,也會找到其他的藉口。如果迎合港獨勢力的訴求,完全取消一簽多行,只會是抱薪救火,適得其反。中共第五代上台以來,對港政策走向強硬,決不可能向港獨勢力讓步,所以在優化個人遊政策時,除了顧及香港及內地雙方的利益,更要考慮如何打擊港獨氣燄。

身兼人大代表的港澳辦副主任周波近日指出,個人遊問題源自內地旅客增長與香港接待能力不匹配,解決問題必須對症下藥,中央會根據香港實際情況優化及完善個人遊、一簽多行政策,同時香港方面應加強旅遊基礎設施,提升接待能力。他特別強調,總的方向是促進兩地人員交流與往來,帶來雙贏。打鑼聽音,打鼓聽聲,在中央看來,個人遊問題的實質在於香港接待能力不足。事實上,個人遊政策自二○○三年推出以來,內地旅客增加十倍以上,香港旅遊基建卻十年如一日,這怎麼可能不出問題呢?中央官員去年初要求檢討香港承載能力問題,港府當作耳邊風,無所作為,足證水貨問題只是表象,港府無能才是根本。

說到底,個人遊政策易放難收。港府無力平衡商界及民間的利益,只好將爛攤子拋給中央,而中央既要照顧香港民意,也不能不考慮內地居民利益與意願,收拾殘局談何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