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貨亂象難解 國恥令人悲哀

香港迪士尼公布業績,去年入場人次及利潤同創新高,這顯然得益於訪港內地客持續增長;此前一日,屯門反水貨示威引發街頭混戰及警民衝突。一喜一憂,對比鮮明,凸顯本港旅遊業以至經濟發展面對兩難困局,一方面需要內地客的消費,另一方面人滿為患尤其是水貨活動猖獗,令中港矛盾雪上加霜。

水貨活動本來是世界各地常見現象,但如香港與內地之間水貨活動規模之大,引發怨聲之廣,則是非常不正常。雖然當局持續採取執法行動,法庭亦一再判決違規攜帶超量奶粉的水貨客,可惜亂象非但未有收斂,反而愈演愈烈。上水法庭每日要處理多達二十宗相關案件,以致法庭有被違規水貨客「佔領」之勢,主審法官日前大發感慨,直指中國人不敢使用國產奶粉的現象是「國恥」、「令人悲哀」。

這樣的批評雖然刺耳,但的確道出了事實。中國位居全球經濟第二位,有「世界工廠」之稱,竟然製造不出安全可靠的奶粉,這不是國恥嗎?國產奶粉不是喝出大頭娃娃,就是喝出結石寶寶,人人聞奶色變,這不是令人悲哀嗎?可憐天下父母心,稍微有條件的家庭都會想方設法讓孩子喝上境外的安全奶粉,香港近水樓台,因此成為安全奶粉的主要來源地。有需求就有市場,不管當局如何執法,法官如何重判,要杜絕奶粉水貨都是治標不治本。更何況,內地無物不毒,無食能安,除了安全奶粉,香港的大米、牙膏、豉油、曲奇餅、朱古力等等都非常吃香。周末到香港「打醬油」,已經成為珠三角尤其是深圳居民的指定動作之一。

有頭髮沒有人願意做瘌痢,有安全食品沒有人願意做「蝗蟲」,內地居民山長水遠到香港或其他國家採購,付出高昂代價還要被人侮辱,這完全是迫不得已。中國人崇洋媚外,見到洋人就心羨慕之,見到外國就心嚮往之,同樣是被迫無奈。可以說,可恥的不是「蝗蟲」,而是將中國人逼成「蝗蟲」的貪官污吏。

「中國夢」近年成為熱門名詞,其實對老百姓來說,他們的夢想很簡單,就是大米是安全的,食水是乾淨的,蔬菜不是農藥殘留或重金屬超標的,空氣是不致癌的,奶粉是可以放心喝的,這些都是生活的最起碼需求,連最卑微的要求都無法滿足,老百姓怎麼能不用腳投票?有錢人怎麼不移民海外?香港人怎麼會有民族自豪感?最令人莫名其妙的是,內地官媒不是督促政府做好食品監管工作,而是推出到港購物攻略,並將內地客訪港購物視為幫助香港發展經濟的「恩惠」之一,這樣做只能適得其反。屯門的反水貨示威,說不定就是官媒的呼籲催出來的。

反水貨激進團體再次揮舞港英旗幟,固然令人側目,其實也說明中港矛盾惡化是造成人心不回歸的重要原因。希望香港人有民族認同感、國家自豪感,首先是國家能處理好本身的問題,這才是消弭中港矛盾的治本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