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個月內三度站台,高調點評政事的前特首董建華力挺梁振英及施政報告,惹來諸多揣測,實屬必然,相信董亦有心理準備。不過非常時期採非常行動,也是可以理解的事。除非政改獲得立法會支持,一七年前後,才能談得上「可管治性」,否則政局會出現波動,不僅是懸念這麼簡單,中央的擔心可以想像。過去幾個月,董建華轉趨積極,背後有中央的推動,在關鍵時刻,期望能在輿論戰中發揮作用。
中央不滿港獨聲音持續擴散,在年輕一代中產生影響,甚至逐步變得有市場,期望要消滅於萌芽狀態。施政報告高調針對《學苑》的文章,對港獨發出警告,是要回應中央。董建華亦不甘後人,有話要講。
有趣的是,董要借助記招會配合推銷施政報告的三大主題,冷不防媒體最關心的卻是內地《國家安全法》與《基本法》二十三條的微妙關係,窮追董的看法,打亂了他欲建立的新平台,「二十三條總有一日要立法」,變成各界關注的重要議題,騎劫了其他重要事項。現在並非適當時候討論《國家安全法》延伸到特區的問題。國家安全與二十三條立法是重大課題,涉及《基本法》、一國兩制、國家安全、中央權力以及人大立法的法理權威等大議題。
用施政報告有關政制論述的說法,是一個憲制性的問題,討論層次極高,絕非三言兩語可以講得清楚。政改問題是當前壓倒性的社會焦點,切勿節外生枝,捉錯用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