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仕仁案審結,判刑尚算合理,畢竟他身居職位之高,對香港形象的影響確是非常重大。然而,大眾現時都抱有質疑,到底許仕仁的個案,是政府這棵大樹上的唯一枯枝?抑或只是冰山一角的事例?政府實在需要下點工夫,挽回市民對政府官員的信心!
其實,直到今天,對於許仕仁的案件,大眾都有很多疑問未能解開。最普遍的問題是,為甚麼會在品格審查時,查不出有這大量的利益瓜葛?雖然現在沒有政治部,但在保安局情報系統內,難道沒有任何途徑可以將一個人查得徹徹底底?如否,那香港現在的處境豈不是非常危險?
就當那所謂的「顧問費」以迂迴方法層層「進貢」,難以查證。但許的個人戶口狀況、負債情況,這些銀行亦查到的基本資料,難道在品格審查時亦「走漏眼」?加上近日「爆出」的疑似包養情婦事件,甚至一筆過匯款八百萬之多,難道調查人員對這些「蛛絲馬迹」都沒有半點懷疑?難道所謂的品格審查,到頭來只講一個「信」字?
有人問,許仕仁位高權重,今生本應無憂,為何如此下場?又有人問,郭炳江身家豐厚,真正十世無憂,為何會出此下策?或許這就是地位愈高,欲望愈大的最佳例子。香港是一個行資本主義、走自由經濟的地方,官商的關係確實唇齒相依,當雙方恪守原則,決不過界時,自然平安無事;但當雙方為私利而圖謀不軌,對社會產生的嚴重後果,實非一般貪污案所能比較。
當大眾對政府的要求日漸提高,對官員個人誠信的尺度定得更高的時候,類似許仕仁的例子實不能再發生。政府如果有決心對症下藥,應該借許仕仁一案作警惕,檢討現行的申報機制,到底是否一個有效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