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之行:政府沒有青年政策

青年人多怨氣,看不到前途,是社會的共識。佔領運動的參與者多年輕人,反映此輩的不滿,已經由意識化為具體行動,情況值得社會關注。回顧過去一年的社情變化,青年問題非常突出,需要政府及社會各界認真反思。

中大新聞與傳播學院早前發表調查報告,從接近一千份佔領區所做的問卷顯示,參與佔運的主體是年輕的一代,平均年齡為二十七歲,其中包括仍在求學階段的學生及具有良好教育背景的在職青壯年。中大的報告建議政府要認真反省現行涉及青年各方面的政策,以爭取青年對社會的認同。報告嚴肅指出「如果政府與中央以年輕一代作為假想敵,那麼就是與整個香港未來一代為敵」,用語上或許有點誇張,卻值得為政者警惕。

回歸十七年,政府一貫欠缺完整的青年政策,就青年關心的教育、就業、工資、向上流動,以至住屋等重大面向,有長遠的規劃及認真的配套與執行落實,修修補補的多。只需察看歷年的施政報告,就再清楚不過。「亡羊補牢,未為晚也」,建制派各主要黨派紛紛獻策,建議政府提供更多途徑,讓年輕人有更多向上流動的機會,也有不少針對首次置業的點子,未知政府會否吸納。

政府應該拓展各種收集年輕人意見的網絡,讓雙向互動更加有效,在現有的諮詢組織中,要引入更多年輕人的代表,以充實青年人聲音能有效滲透到各項政策之中,所謂爭取民意支持,應該更多面向年輕人的訴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