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之行:挽狂瀾於既倒

佔領運動步入最後階段,兩條路線之爭更見激烈。「自首與留守」各有認同,但在世代之交的競爭中,最終留守派提升行動級數至進攻,戰勝了自首派,政治風險度亦迅速飆升,引起輿論關注。

學聯呼籲市民自帶物資往金鐘,包括糧水及眼罩等抗爭裝備,行動目標雖未有明確宣示,但明眼人也看得出,佔領運動似要擺出「背水一戰」的架勢,要圍堵政府總部,即使面對警方的清場行動,也在所不計。學聯求戰,要逼政府回應訴求。預計政府只會重複一貫的論調,以《基本法》及人大決議為擋箭牌,此陳腔濫調會刺激三十歲之下的年輕一代的不滿。學聯期望他們能現身金鐘聲援以至參與圍堵政府,以群眾力量打垮政府。

倘若政府拒絕讓步,並出動警隊,採取鎮壓手段,拘捕衝擊人士,那就求仁得仁。學聯視被捕為光榮之舉,不似佔中三子般向政府低頭自首。抬起頭做人,光明正大被警察拘捕,才是爭民主的好漢子。

與政府及中央交手多年,富政治閱歷的陳日君樞機已公開表明不認同學聯的策略,視之為衝動而危險,隨時會導致流血事件,只有佔中三子倡議的自我犧牲精神,通過自首以彰顯公民抗命的真諦,才能感動普羅大眾。

學聯及年輕一代的「爭朝夕」與老一輩的「爭千秋」,形成強烈對比。畢其功於一役與立足長遠抗爭,反映兩個世代認知與價值觀的不同。佔領運動的成與敗,能否驗證世代之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