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學年小一自行分配學位結果放榜,有人歡笑有人愁,子女獲派心儀學校的家長自是喜出望外,而落選的家長則愁雲慘霧。事實上,雖然跨境學童人數比預期低,致使派位成功率在連跌十七年後首次掉頭回升,但同時世襲制「蠶食」名校學位的比例上升,凸顯教育不公平問題進一步惡化。
學位世襲是香港特產,早就備受詬病,近年由於雙非及跨境學童增加,中港矛盾加劇,世襲問題暫時淡化。本來,各界預期下學年小一跨境學童人數增加一成,學位更加緊缺,派位更加爭崩頭,結果卻是出乎意料,今次申請自行派位的跨境學童不升反跌,原因可能是北區不少學校採取不利跨境學童的計分制,令不少跨境家長望門興嘆,不得不自動放棄自行派位,轉而在稍後的統一派位時才申請。
雙非學童搶奪教育資源的壓力稍稍緩解,世襲學位又成焦點,惹來向隅的家長不滿。事實上,五萬多參加自行派位的學生中,有二萬二千多人獲派學位,其中一萬零九百人為世襲學生,佔總額四成八,比例之高令人咋舌。所謂世襲學位,是指兄姊在學校就讀或父母在學校工作者,弟妹或子女可以自動取得學位,原意是讓兄弟姊妹在同一間學校就讀,方便父母接送照顧。理論上,每間學校都可以搞世襲,實際上家長願意子女世襲的只是名校,一般學校乏人問津,以致世襲制變味變質,淪為少數幸運兒尤其是權貴子弟的專利。
中國人一向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在不少人心目中,成龍成鳳的前提就是獲得優質教育資源。為了讓子女入讀名校,家長們可謂扭盡六壬,出盡法寶,有的孟母三遷,搬到名校區居住;有的紆尊降貴,到名校任教或做義工;有的找門路攀關係,務求得到照顧;更有少數極端的父母,要求兄姊在校留級,以便弟妹獲得世襲資格。要知道,名校一般在豪宅區,樓價之貴、租金之高非一般平民可以負擔,最終能獲得世襲資格的大都是權貴子弟。平民子弟想入讀名校,簡直比中六合彩還難。
尤其是近年學校採取小班制,減班減派,令優質教育資源的爭奪雪上加霜。名校收生減少,世襲生卻沒有減少,結果造成世襲生佔據比例上升,可供「計分制」競爭的份額降低,平民子弟入讀的機會更加微乎其微。如果說小學是人生長跑的起點,能拿到名校學位,就等於贏在起跑線上,以後有望順利進入名牌中學、名牌大學、名牌專業,進而獲得有前途的工作,未來的人生將一帆風順,並有助建立重要的人際關係。而對那些只能入讀一般學校的貧家子弟來說,第一步走得不順,未來之路難免坎坷難行,跨代貧窮也就不足為奇。
可見社會階層分化,從上小學的第一天已經開始;貧富懸殊惡化,從小學派位已看出雛形;社會不公,首先就體現在教育不公。難為香港還有一個所謂平機會,根本是自欺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