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橫捭闔:仇中仇富情緒綑綁

香港和內地經濟逐步融合,十多年來商界和致富的人士跟內地產生很多聯繫。

原本的一些「仇富」情緒,受到對內地的不同負面感覺,例如日常生活受遊客增加所影響、內地發生的負面新聞、跟內地不同的理念等等所激化,逐漸演變成為更加具體的「仇中」感覺,並跟「仇富」情緒綑綁在一起,成為解釋香港發展不順和個人狀態不理想的話語。簡而言之,就是以富人不仁和內地因素,解釋為甚麼這十多年生活不理想。

另一方面,官方在一些政策上的方向,也強化了這種思想。比如促進香港旅遊業、零售、金融等措施,其背後先假設了香港的商業城市定位,然後希望通過強化商業活動,再帶動社會民生。這方面其實是有一定成效的,不然失業率不可能一直保持在較低水平。可是,也有對市場估計的不足夠,如就業並不完全等於能夠維持原有生活水平。

這些問題已經不止是經濟問題,更涉及社會和發展的範疇。正因如此,經濟融合容易使大眾形成一種「利商卻沒利社會」的感覺,因為沒法與商業建立直接聯繫的普羅大眾,並不容易在這些年來的經濟高速增長當中獲得好處,反過來又鞏固了他們「仇中」的感覺。

這種感覺更逐漸影響一些社會行為,例如形成本土主義、爭取民主來對抗大陸化的論述、緬懷殖民統治的時代等。不論是「仇中」還是「仇富」的情緒表現,實際上都是對生活感覺的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