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歐美日都用量化寬鬆的貨幣擴張政策來應對當前的經濟問題時,中國應怎辦呢?
我們要明白,歐美日的貨幣擴張只是金融化的措施,使社會貧富懸殊擴大,結果內部需求不足、就業下跌、大多數人收入減少。九月份,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雜誌《金融與發展》載有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的文章,其中Paul Krugman和Robert Solow都提出發達國家需求不足的問題,甚至可能會變成經濟增長失去動力的長期趨勢。
實際上,愈是印刷貨幣,貨幣流入金融領域愈大,實質經濟中百姓的得益極少。一方面,公私營的基建因利潤回報比不上金融投資而匱乏,實質經濟和就業的增加都缺乏支撐。另一方面,收入不足,就業機會少,愈來愈多人退出勞動力市場,依靠政府養,福利壓力上升;青年失業似變成永久失業,社會創新乃至投入經濟發展的積極性愈來愈小。
結果,發達國家的經濟增長趨低,以至近零增長,大量財富積累在金融體系自我循環,不用作資助就業與建設。發達國家主要依靠它們的增發貨幣來購買發展中國家的生產,維持社會的再生產,經濟增長主要靠壓抑發展中國家進口價格和製造金融危機吸引發展中國家的資金,變成愈來愈寄生性的金融資本主義。
面對這種轉變,中國一不能學它們搞金融資本主義,二要在基建下大力來改善生產與生活條件,三要緊守國家金融體系,以避免歐美日用金融危機來轉嫁自身的經濟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