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癌是全港第七大癌症殺手,香港大學中醫藥學院首席醫師徐凱指出,受氣候環境、生活飲食習慣影響,廣東、廣西鼻咽癌患者比例佔多,近年更有年輕化趨勢。患者接受化療及電療期間常見生口瘡,甚至影響頸部脈絡。徐凱說,病人在電療或化療期間以中醫藥調理身體可紓緩或預防嚴重副作用,中醫針對「健脾、補氣、活血通絡」三方治理。他提醒市民避免長期吃烘烤食物,甚至麵包當早餐也不宜成長期習慣。
從中醫角度,鼻咽癌發病有綜合性因素,主要為氣候濕熱、空氣污染造成的濕阻。患者體質如屬偏陰虛、偏陽虛或正氣不足均難對抗邪氣防癌,加上愛吃煎炸食物如燒烤等飲食習慣不良,臟腑功能易受損,增加患癌機會。徐凱說,這種環境及生活習慣均與廣東、廣西相似,內地曾有統計,全國八成鼻咽癌患者分布該兩地,以中年至六十五歲人士為主。受飲食西化影響,鼻咽癌更有年輕化迹象,不乏廿至三十多歲的年輕患者。
患者接受化療或治療期間會產生副作用,如經常生口瘡、皮膚炎,嚴重至耳鳴、頸部收窄致脈絡受阻塞,甚至引發面部水腫。中醫主要辨症治療,以調補陰津方法改善津液不足導致口瘡,例如以綠豆及人參煲水,每天適量飲用,有祛除濕熱之效;使用麥冬、熟地黃可健脾預防耳鳴;蟲類中藥材如全蠍有助活血通絡,防止脈絡阻塞。
徐凱說,內地曾有研究比較中西醫藥預防化療病人口腔發炎的成效,結果發現期間接受中醫藥者,口腔潰瘍機會達百分之五十;使用西藥組別則有七成機會有口腔潰瘍。
徐凱認為,癌症患者配合中醫藥治療,整體可達紓緩作用,但必須求醫,按個人體質及辨症下藥,勿胡亂跟循互聯網資料自行「執藥」。他又建議市民盡量吃得清淡,甚至市民早餐常吃的麵包蛋糕都涉烘烤程序,令麵粉的蛋白質改變,形成致癌物質,不宜多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