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改框架甫出台,泛民已說,特區進入抗爭年代。但佔中仍未發生,究竟何時佔?搞手被問起,也說得模棱兩可,未知幾時,更說要選一個影響較小的時間進行。
既要抗爭,又怕抗爭搞大,聽來過癮,忽地想起舊時一首流行曲:「不是在此時,不知在何時,我想大約會是在冬季。」冬季就未必,影響較小就自然是公眾假期,於是有人估是中秋佔中。
月到中秋分外明,自然想到月亮。像李白的「青天有月來幾時?我欲停杯一問之。」像蘇東坡的「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古人望月便問天,特區泛民望普選便問阿爺,問「普選幾時有?」
框架出台,阿爺時而鐵青着臉,時而苦口婆心,勸說泛民最好「袋住先」,大有「我本將心托明月,誰知明月照溝渠」之嘆。但框架才出台,泛民馬上表示集體否決,就像當年呂留良說的「清風雖細難吹我,明月何嘗不照人。」清風明月,一派身在框架心繫民主的境況。
中秋除了賞月,也吃月餅,據說月餅始於唐代,賞月吃糕餅,餅形似月,是應景;餡料多用冰糖、蓮子拌成蓉,時值秋燥,有清心潤肺之功,不只應節,是應節氣。
月餅食到元代,蒙古人高壓管治,平民要起義,當時還沒網絡聯繫,便在餅中夾帶字條,寫着「八月十五殺韃子」,叫老百姓食餅起義。盤來算去,泛民如果中秋佔中,也算呼應歷史。
佔中選節日,如果中秋不佔,便要等到十一國慶,重陽掃墓,則不只掃興,直情留待拜山再講。大夥心裏明白,佔中初說時,有着小朋友逢年過節的亢奮,說久了,不外人到中年應下節,節日氣氛漸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