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魚米之鄉的元朗,五十年後再現黃金稻田,去年花農梁日信(信哥)於元朗新田種出逾一公噸大米,令市民驚嘆香港土地的蓬勃生命力。然而,「生命力」不敵「財力」,雖然今年稻田產量再創新高,但於新界鄉郊發展巨輪下,信哥的稻田卻面臨收地威脅。然而,這個被人譏笑為「傻瓜」的農夫,仍然不放棄,並於攸潭美再闢稻田,於山丘間深耕細作,保衞香港農業的「最後一根稻草」。
「噹噹噹!」站在新田稻田邊陲的信哥用力敲響大鐵盤,稻田中即飛出空群的禾花雀。「我哋好民主、好和諧,啲雀仔食剩先留畀我哋食!」然而,這片人類與大自然共存的美境,恐怕將消失於新田。「上年得八百斤,今年收成仲好,約三畝地預計可以收到二千斤米!」然而,近日信哥的稻田被人插上六、七個字牌,字牌是地主用作「宣示主權」。雖然信哥從父輩開始於該田上耕作五十多年,但既非地主,亦不是原居民,梁自言難以守住稻田。
這個被譏為「傻瓜」的農夫,卻帶着農民的倔強,於新田外,將攸潭美的花田改闢成廿畝稻田。「呢度喺山丘上,屬於坑田,好似梯田咁一級級,相對新田(稻田)近水塘,係貧瘠好多。」相比新田一根根高逾一米稻穗茂密整齊,攸潭美的稻穗明顯較疏落瘦削。信哥打算用有機方法為坑田「補充營養」,惟成本可能難以負擔,但他仍堅持有機,「最緊要健康!」
由於坑田處於山邊,不時吸引野豬來訪,又有大群雀鳥虎視眈眈。雖然稻田掛上保護網及趕雀的經幡,亦難阻禾花雀自出自入。目前稻田種有台灣屏東米及東北小米等品種,但令信哥最自豪的,是他親往廣東台山搜尋原產自元朗的油粘米,「好煙韌,甜到似糯米!」
信哥種米不為賺錢,只希望種出大米,可以讓長者緬懷過去元朗產米的風光日子。他強調稻田歡迎公眾參觀,令城市人可體驗「粒粒皆辛苦」。縱使新界發展迅速,本地農業或壽命不長久,他仍希望稻田可以「做得一年得一年」。
文:陳潤南
圖:崔祖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