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禮記‧禮運大同篇》)二千多年來,孔子理想中的「大同社會」,從來沒有在中國出現過。然而,「禮失而求諸野」,西方的福利國家,「從搖籃到墳墓」 ,人們都是無憂!
香港特別行政區,每年人均所得接近三十萬港元,政府財政儲備高達七千億港元,近三萬億元外匯基金,一個如此富裕的社會,卻有不少貧窮基層長者依靠執拾紙皮鋁罐維生;每年有超過五千名申請政府資助院舍的長者在輪候期間死亡。庫房水浸的特區政府所作所為,就是要讓長者「不得善終」。
「老有所終」不獨是長者的問題,嬰兒潮一代的壯年人,即使有較佳的經濟條件,也得面對不斷上升的食物、醫療、子女教育等開支,難免會為退休生活感到徬徨。「全民退休保障」已經是社會共識,經濟右派都不敢公然反對「全民退休保障」的理念和原則,只能旁敲側擊的提出技術問題質疑其可行性,例如經濟審查、公共財政和供款來源等。
特區政府自去年三月委託港大學者周永新教授研究「全民退休保障」後,多番延遲公布報告,直至八月二十日才能面世。
有傳言指政府恐怕周永新的結論會造成「一錘定音」的效果,遂要求修改報告內容,結果耗時十七個月才向大眾公布研究結果。對「全民退休保障」抱持「議而不決」態度的特區政府,人們還會有甚麼期望?
星期二(十九日)特區政府向扶貧委員會匯報最新貧窮狀況,強調計及長者生活津貼及綜援等恒常現金政策介入後,香港的貧窮人口只有九十七萬人,為近十二年來新低。
特區政府一直只以科學化和冷冰冰的統計數字衡量社會的貧窮狀況,貧窮並非單單是「收入低於全港入息中位數一半」,社會大眾心目中的「有尊嚴的晚年生活」,是長者毋須再擔心衣食住行,可以「從心所欲不逾矩」的發展自己的興趣,好好享受生活,奈何施政欠缺人本關懷的特區政府對此毫無所感,還要「促進銀髮市場的經濟發展」(「集思港益」人口政策諮詢文件),視退休長者為生財工具,十分可惡!在特區政府的高官眼中,七百萬普羅市民都不過是量化的經濟動物罷了!
周永新在研究報告提出建議增設「老年稅」,僱主和僱員按薪酬分級供款百分之一至二點五,僱員六十五歲以後每個月可領取三千元,而政府會注資五百億元啟動基金,另外現時三百億元的福利開支將撥作供款。周教授強調每月一百元的供款並不會對基層僱員構成沉重負擔。
報告充滿「會對政府的長遠財政計劃帶來衝擊」和「嚴重影響政府其他社會服務的改善能力」一類的說詞,試問與經常恫嚇港人,誑說未來會「結構性財赤」的財政司司長曾俊華有甚麼不同!特區政府常言要「恪守財政紀律」,「老年稅」想必也是周教授與特區政府妥協下的產物了。周教授為財政儲備豐厚的特區政府着想,提出會加重市民負擔的建議,令人十分失望!周永新教授學有專精,對扶貧、安老政策研究向以人為本立場出發,很難想像他的報告竟然是殫精竭慮為政府做「幫閒」!
特區政府對基層長者的生活苦困視而不見,卻要「盈其倉庫」,端的是草菅人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