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香港舊樓林立,不少因結構老化而「危危乎」。城市大學運用電子顯微鏡觀察物料,在納米層面上,探明物料之間的黏合面如何脫落,繼而着手研究增強物料之間的黏合力,令基建設施的構件可更堅固耐用,研究論文發表於《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
該研究由香港城市大學與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合作,城大建築學及土木工程學系助理教授劉特斌表示,當不同建築物料黏合,如磚與樹脂、混凝土與纖維,兩者之間出現黏合面,黏合強度及耐久度受物料特性、環境溫度及濕度等影響。
他指出,要改善物料黏合,要先觀察兩種物料如何脫落。他使用掃描電子顯微鏡攝取納米圖像,觀察環氧樹脂與二氧化硅的黏合面,發現脫黏時有毛髮狀裂紋出現,水分子由此滲入,減弱黏合力。
劉特斌說,建築物料之間的黏合面若不處理好,樓房會因結構受損而老化,甚至倒塌。是次新發現有助設計更耐久可靠的複合物料及黏合方法,應用於運輸系統、樓房、基建設施的建造及結構維護。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 爆料熱線: | (852) 3600 3600 | 電 郵: | news@opg.com.hk | 網上爆料 |
傳 真: | (852) 3600 8800 | 手機網站: | m.on.cc | ||
SMS: | (852) 6500 6500 | MMS: | ireport@on.c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