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刀集:篩選靠筲箕 普選靠搖籃

最高學府出來的政治精英,慣常會在一人一票的選舉中成為贏家,最後做了領導人,大學也就成了領導人的搖籃。不是說領導人一定要從搖籃出身,但一個地區的領導人,如果長期不來自最高學府,民間尋根究柢,要麼就是大學精神出了問題,要麼就是社會價值出了問題,再不然就是選舉制度有問題。

現行的選委會,千二人決定一切,將來的提委會,只作篩選步驟,篩選出來的候選人,再交由民間一人一票普選。哪些人會較被看好?想當然,筲箕加搖籃,篩選靠筲箕,普選靠搖籃,不就是一些過得了筲箕,又受過搖籃培育的人。

這類人特區也是有的,弔詭地,正正就是現在間中會被別人提出來參與未來特首普選的人。比如做過財爺的馬拉松,現在立法機關的曾主席,還在當司長的林鄭,甚至是管過金管局的任總。

這些人不單是現在或前朝舉足輕重的政治人物,另一個共通點便是在民間德高望重,也都出身自特區的最高學府,要說比民望,可能強過現在的特首。

民望高的人被提出來參選,一來於表面上擴闊篩選方案的政治光譜,讓民間相信,篩選不是趕盡殺絕,有助有篩選的政改通過;再則於當事人而言,別人說說罷了,可以當真嗎?

如果是民主普選,要不要玩選舉遊戲,就只看當事人意欲,由搖籃栽培出來,資歷足、民望高便自然有機會;但多加一個筲箕篩選,顯然還要看筲箕意欲。搖籃出身不過強於普選,但政治對手強於籠絡筲箕,渴望繼續掌政的有心人,自然懂得利用這個筲箕作篩選,又豈會讓搖籃栽培出來的人玩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