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初政府要求各個部門從明年起,會連續兩年扣起百分之一的預算,但若果有新的項目要進行,可以經由施政報告中提出。這個扣起預算的要求在坊間引起不同的解讀,有的甚至說是將整個財政分配制度改變,又或是將財政權收歸中央,可見這個要求的影響。
對筆者而言,這是一個財政決定,應該和政治扯不上關係。只是在今天泛政治化的大環境,任何政策改變都會引來猜測,這些都是無可避免;可是凡事用政治權鬥的角度視之,則會忽視政策的技術影響。要留意,這不是說所有政策都是技術型的改動,畢竟在香港政局風雲急變的日子下,純技術型的政策改動已不可能,但只從政治角度去審視政策改動,則會鑽進另一個盲點,一個忽視政策含義的遺漏。
現在政府的每年開支,大約是三千五百多億元,每年部門扣起一個百分點的支出,只不過是約二十五億元,從金額上看,這百分之一的節省並不算多。可是,這個百分之一不在乎實際金額上的多寡,而是在其財政上的影響,和對整個公共財政的含義,百分之一的預算扣起,所產生的影響絕對不止百分之一。
首先,任何服務型的機構如政府,員工薪酬佔了政府的總開支大概八成,由於薪酬的組成是不能隨意削減,所以百分之一的削減預算,只能由非薪酬部分來完成,又或是通過不填補離職的員工,來達到削減百分之一預算的目標。這帶出了一個部門間的難題,就是薪酬開支改不了,每年還得隨薪酬趨勢調整,百分之一的削減預算由於薪酬減不了,等於說要部門在非薪酬開支上打主意,結果這百分之一預算削減的影響,全在非薪酬開支削減上多於百分之一,理由是一個薪酬高的百分比開支預算,可以削減的空間不多。當非薪酬開支要用來減低預算總額,緊縮開支是無法避免,也會嚴重影響服務水平。這個說法或許有人不同意,但削預算看似力度不強,可是實質影響卻是很大。
此外,假如削減薪酬行不通,非薪酬開支又會影響服務,另一個途徑便是不再填補人手流失。表面上這是可以做到資源運用更有效率,問題是政府員工流失率不高,流失的要是市場短缺的人才,而部門又因削預算而不再填補人手,所產生的運作效率上損失會很大,也會影響服務水平。可是在削減預算的大前提下,部門的服務水平會放在次要位置,員工的工作壓力會大增,也容易加深員工對管理層的不滿。第二,政府的開支一般是會隨經濟增長而增加,但硬指標要削減百分之一的預算,是否也意味着未來隨經濟增長的開支也沒有了?若果這是代表政府的開支不再自動隨經濟增長而上升,那麼在一加一減的情況下,百分之一的削減部門預算,所代表的是超過百分之一的財政影響。因為在第二年的削減預算,已在第一年削減後的基礎下進行,所要達到的削減要求更大,也更令未來的服務緊張。
所以筆者以為這個削減百分之一預算的要求,所產生的影響是巨大的,可是人們往往意識不到,因為從金額的角度看,百分之一怎樣說也不算高,這也是為何坊間的反應普遍溫和,有聲音甚至表示要多削一點!
那麼政府為甚麼要在這個時間提出削減預算?從香港的財政狀況、財政儲備水平來看,現時都沒有急切必要去削減預算。若果我們不從政治角度看問題,政府必定面對嚴重的財政負擔,因而要從削減部門開支入手。未來香港人口老化、各種開支易升難降,都可能是政府財政負擔的包袱,政府在削減開支的同時,也要交代一下這個削減的理據,社會才會有公允的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