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日前在本欄提及國家有意調整「加工貿易禁止類商品目錄」(下稱「目錄」),令香港毛皮業面臨巨大衝擊。有從事金屬業的港商反映,這次調整其實對金屬及相關行業亦會帶來空前的影響,因在擬調整方案新增的一百四十二項名單中,鋼材產品就佔了七十八項,超過半數,一旦執行,肯定成為「重災區」。
新目錄何故會特別針對鋼材類,相信主要是由於內地正面對嚴重的鋼鐵產能過剩。根據OECD的數據,全球鋼鐵行業的產能超出需求五點六億噸,當中約三成七的過剩產能來自中國。
本月初,中國鋼鐵工業協會指出,儘管鋼材價格持續下跌。但今年上半年全國鋼鐵產量仍在增長,六月份粗鋼日產量近二百三十一萬噸,再創歷史新高。
中央政府要大增進口鋼材的徵稅範圍,原因不難理解,就是為了推動加工企業購買國產鋼材,擴大內需,以紓緩產能過剩的壓力。但業界認為當中忽略了質量問題,因比起美國、德國等國家,內地的鋼材質量仍有相當的差距。
眾所周知,鋼材產品涉及的行業無遠弗屆,尖端至航天事業、先進建築,普通至汽車製造、家電用品,都需用到各式各樣的鋼材,所以任何風吹草動都可能影響各行各業的發展前景。若一味鼓勵所有行業都使用國產鋼,會損害某些加工行業產品的質量,令其在海內外的市場失去競爭力,所產生的「後遺症」,或會令到國家得不償失。
所以,業界人士希望中央政府暫緩實施新目錄,多聽取業界意見,權衡利害,再作定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