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民欲與京官會面討論政改,至今未見回覆,如石沉大海,形勢實在不易判斷,中央似乎企得極硬,讓步的空間有限。
人大常委會的八月會期正逐步逼近,時日無多,難道要到臨尾一刻才有京官與泛民的象徵式會面?
社會瀰漫觀望氣氛,乃不爭的現實。學者已盡力而為,提出不同方案,拋磚引玉,呼籲政治光譜兩極不宜蠢動,讓兩邊的溫和與開明派能有機會同枱磋商,尋求共識,努力值得嘉許。
像十三學者的名單制,儘管可議之處甚多,實際操作也不容易,且公眾亦感複雜難明,但作為起步點,拉攏左右兩方的中間派協商三至四位候選人爭取一起「出閘」,用意良好,兩不相欠。重要的是打破現時的僵局,爭取對立雙方重回談判桌。
從務實的角度看,前一段時期,社會對抗氣氛愈演愈烈,撕裂的傷口在流血,好不容易見到冷靜期的出現,理性呼聲破土而出,不過時間尚短。讓傷口得到初步治療,愈合則需時較長,不可能一步到位。期望政改次階段的諮詢,和平理性的力量進一步增強與擴大,重佔政治舞台的中央位置。
估計中央也希望在民意戰中進佔有利陣地。人大決議在框架性規範作出一錘定音的同時,也會留一道後門,好讓政改諮詢有較寬鬆的氛圍讓中間派有壯大的空間,有利遏制激進派的活動空間,為溫和泛民創造鬆綁的條件。
看來,好戲在後頭,且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