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麼叫拾芝麻丟西瓜?港府就是榜樣。單是高鐵工程延誤導致的超支就可能高達一百五十億元,何況港鐵五項在建支線全部延誤,而十大基建其他項目亦不例外,最終埋單計數,超支金額必是天文數字,就算港府要求各部門削減開支百分之一,節省下來的公帑也不及基建超支的零頭。
高鐵月前爆出延誤醜聞後,當局以擠牙膏方式交代相關細節及工程進展,認為高鐵工程「最佳估計」開支為六百八十四億元,即比預算的六百五十億元超支三十四億元,當時輿論對此已有強烈質疑。果不其然,相隔不過兩個月,高鐵工程開支最新估算七百至八百億元,即超支金額升至五十億元至一百五十億元。然而,這恐怕仍然是「最樂觀」的估計,目前離工程完工尚有兩年多時間,期間或會受建築成本上漲、惡劣天氣、複雜地質等因素影響,工程隨時因再次拖遲而令費用繼續飆升,不難預測,高鐵作為本港有史以來最昂貴的單項基建工程,最終埋單計數必然是令人咋舌的天價。
高鐵超支已成事實,這筆錢由誰負責卻陷入爭拗。港府近日去信港鐵,揚言不會為高鐵造價包底,要求對方承擔因工程延誤而增加的費用;而港鐵也不是省油的燈,反指除非當局能夠向法庭證明,是因為港鐵未有盡力而令工程延誤,否則港鐵不會認帳,擺到明不惜同當局打官司。其實,不論將來官司誰輸誰贏,市民都是輸家,如果港府敗訴,超支將由納稅人支付;即使港鐵敗訴,也必然通過增加車資來彌補損失。所以,別看港府及港鐵為超支由誰埋單而互不相讓,其實不過是唱雙簧,欺騙輿論罷了。
所謂兵敗如山倒,目前不僅是高鐵超支,港鐵在建的五條支線項目同樣面對延誤及超支的問題。而其他大型基建延工超支問題更嚴重,如西九預算只夠前二期工程費用,第三期無以為繼;預定後年通車的港珠澳大橋也遭遇「阻滯」,據說是填海工程石料不足,加上改變施工設計,拖慢工程進度;還有機場第三條跑道,目前尚在諮詢階段,估計費用已增至二千億元,比預算高出近倍。港府志大才疏,監管不力,多少公帑白白拋入鹹水海,至於消防處「入錯貨」等政府部門大花筒作風造成的浪費,只是小巫見大巫。
諷刺的是,港府一方面肆意揮霍納稅人血汗,一方面假惺惺要求各部門削支百分之一,藉口是近年社福等開支上漲幅度超過政府收入增長,遲早釀成「結構性財赤」。問題是,即使各部門達成削支目標,以港府每年經常開支約三千億元計,節省下來的公帑不過數十億元,相比巨額基建超支,可謂「蚊髀同牛髀」。
善財難捨,冤枉甘心,這就是港府的施政特色。長此以往,香港完全可能出現「結構性財赤」,但原因不是社福開支增加,而是港府管治無方,導致大型基建紛紛淪為大白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