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先鋒:綠食新主意

食品問題鬧得激烈,啖啖肉令人擔心,或是時候改改口味。除了有機素食和每周無肉一天,近年掀起不少綠色飲食新潮流,有人挑選「超級食物」(superfood)入饌,食材要合時新鮮且營養價值高;有人「食生」,追求百分百天然味道;亦有人主張將剩菜入樽醃浸保存,以求零廚餘。

超級食物 天然有「營」

「超級食物」近年備受追捧,標榜以健康的飲食和生活方式來預防疾病,達到延年益壽。「超級食物」指十四類天然食物,包括藍莓、南瓜、西蘭花及燕麥等,有研究指此類食物可防禦各種疾病,如心血管病、癌症、白內障及糖尿病等。還有環保人士新寵藜麥,除營養價值高外,藜麥主要以農戶人手種植,加上可在苛刻環境下生長,又能驅蟲,生長期不用加化學肥及殺蟲劑,令追求健康生活的人士趨之若鶩。

養生法則 不時不食

不過,有人抨擊「超級食物」只是推銷噱頭,反而合時盛產的農作物才是大自然為人類提供的「超級食物」,若飲食中包含季節盛產的水果和蔬菜,可為身體提供最新鮮的天然食物,亦是一種季節性養生法,並貫徹「不時不食」的綠色飲食法則。

「食生」主義 拒絕高溫

素食趨向多元化,近年開始盛行「食生」,或稱生機飲食,同樣是對地球友善的綠色飲食主義,主張食物經高溫烹調後,會失去真正的營養,如酵素、葉綠素及部分賀爾蒙,故食生者只吃有「生命」的食物,即未經高於攝氏四十度的溫度加熱、未受過人工化輻射處理的食物,並稱可排毒及增強免疫力。雖然食生一般只能選擇清淡的蔬果類食物,但不少人講究食物處理,如以浸泡方式令食材出味、盡量榨汁或加水放在太陽下曬成等,令食生不至於「無啖好食」。

玻璃醃浸 減少廚餘

復古當時興,為減少廚餘,近年再度興起以玻璃樽保存剩餘蔬菜,如製果醬及醃浸等。環保人士主張以回收再用的玻璃樽,盛載合時蔬果剩菜,自製果醬或醃菜,可減少廢物,又可保存蔬果鮮味,而且可自行調節分量減少防腐劑,既慳錢又環保。本港早前興起浸梅酒風,街市的青梅被搶購一空,加入冰糖及清酒,至少浸半年就成了梅酒;還有農曆新年後,不少人浸鹹柑桔,都趕上綠色飲食潮流!

圖:互聯網/文:陳詠恩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