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開新石礦場 減對內地依賴

【本報訊】本港十多年前有四個石礦場,分別是安達臣道、石澳、南丫島及藍地石礦場,每年平均產量為六百至九百萬噸,佔全港需求量約一半,其餘均由內地輸入。

現存兩礦場陸續停運

至今,本港僅剩安達臣道及藍地兩個石礦場仍在運作,產量跌至每年只有約四百四十萬噸,對內地的石料供應依賴程度變得愈來愈高。土木工程拓展署正就新石礦場的潛在地點進行可行性研究,冀開拓新的石料來源。

土木工程拓展署發言人指出,藍地及安達臣道石礦場合約分別於明年及後年完結,該署將延長藍地石礦場運作期至二○二二年。該署亦正就新石礦場的潛在地點進行可行性研究。發言人指新的選址必須配合本港經濟及社會發展,待完成可行性研究及技術評估才確定。

前土力工程處處長陳健碩指,本港石礦場只能提供建屋用的碎石,極少生產防波堤專用的巨型石塊,隨着石礦場陸續停止運作,本地石料供應進一步減少,實在有需要開拓新的石料來源。他認為,位於蒲台島附近的螺洲藏石量高,島上生態價值較低,相信適合成為新的石礦場。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