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橫捭闔:全球化下的身份認同

在香港社會身份認同再構建的過程中,除了前幾天所討論香港社會獨有的情況外,也面對當下的一些世界普遍特徵,包括虛無、多元和無政府等主義冒起的衝擊。

這些隨着全球化而出現的新興價值觀念,對世界各地的文化、國家和民族傳統認同都帶來極大衝擊。人們的傳統認同,更容易被跨國界的文化認同所取代。正如人類學家喬納森弗里德曼所說,全球化使人們對新的地方性與區域性單位和機構產生認同,並產生對政治自主權的主張和堅持。

這必然導致國家的去政治化、社會集體認同的弱化、原有權威體系(例如社會體制)的去中心化、政治出現分裂成碎片化等情況,最終,國家認同也因而受到影響。同時,個人主義的上升則促進了人們,特別是年輕人對傳統權威的挑戰,甚至是反抗。 而事實上,最近香港所出現的一系列社會運動模式,也具有上述的特徵。

當中,強勢文化(也不再單指傳統意義上的強勢,例如新興的移動互聯網,就是強勢的傳播途徑)成為最有力的推動媒介。強勢文化帶來,或自我生長的一些被認為是普世價值的標準,成為了共同主義下尋找共同性的新準則。這些標準的特色是簡單直接、必然正確、口號式表述,但不深入。

香港在回歸後開始身份認同的再構建,除了獨特環境,更遇上這樣的時代背景,所以一切都容易變得混亂,這包含了國家主義和憲法愛國主義傾向的不協調、也有傳統中心和當代碎片化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