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經過幾個月的紛紛擾擾,吵吵鬧鬧,政制發展五部曲中的第一部曲終於正式啟動,特首梁振英昨日向全國人大常委會提交政改報告,港府同時公布首輪政改諮詢報告。在這條漫漫長路中,第一步好不容易邁出去了,但卻搖搖晃晃,步履蹣跚,前面更是荊棘滿途,崎嶇難行,政改要完成五部曲從而修成正果,恐怕比唐僧西天取經還難。
一如所料,政改諮詢報告沒有提供任何具體方案,只是羅列各種意見,結果兩邊不討好,建制派質疑報告沒有清晰交代公民提名違反《基本法》,而反對派則不滿報告沒有真實反映民意。其實,儘管報告沒有斷然否定公民提名或政黨提名,但已為特首普選設下幾大框架,包括特首應愛國愛港、普選應符合《基本法》及人大常委會相關決定、提名委員會的實質提名權不可被繞過、提委會可增至一千六百人等,其傾向性已不言而喻。當然,報告也提及諮詢期結束後,市民透過民間投票及七一遊行的方式,表達對公民提名的訴求。
其實大家都知道,政改問題由中央政府主導,港府只是中間人而已,根本沒有話語權,所以,在全國人大一錘定音之前,今次報告不能提供具體方案,可謂意料中事。站在港府的角度,既不能推薦被視為違反《基本法》的公民提名,也不敢斷然否定公民提名,因為這可能引爆炸彈,即時帶來管治危機。如今皮球已交到中央政府手上,如何決斷,何去何從,固然不是港府所能控制,港人也只能聽天由命。
眾所周知,政改方案要過關,必須得到三分之二立法會議員支持,所謂的五部曲,關鍵就在這第三部曲。過去香港曾進行兩次政改,一次失敗,一次成功,成功的原因是中央政府及溫和反對派在最後關頭各讓一步,然而時移世易,隨着香港愈來愈政治化,溫和反對派已被激進派綁架,走入中聯辦的一幕不大可能重演。目前的形勢是,反對派開天索價,要求落實公民提名,實現無篩選的真普選;而中央則抬出《基本法》,不肯讓步,雙方劍拔弩張,可謂硝煙瀰漫。
早前全國人大委員長張德江為香港政改定調,提出「一個立場、三個符合」,一個立場是指中央政府會繼續堅定不移地支持香港在二○一七年落實普選特首;三個符合則包括符合香港實際情況、符合《基本法》規定、符合愛國愛港要求。他強調不可照搬西方那一套,否則會「水土不服」,墮入「民主陷阱」,甚至引發災難性後果。可惜言者諄諄,聽者藐藐,反對派顯然不會接受這一套,有人揚言一旦全國人大的方案拒絕公民提名,除了發動佔中行動,還會發動罷工、罷課、罷市、罷交稅,務必以一切力量同中央較量。在這種情況下,除非出現奇迹,否則政改根本不可能達成共識,最後只能一拍兩散。港府高官聲稱要以「誠意搭夠」,不過是自欺欺人。
現在的問題是,政改一拍兩散,佔中噩夢成真,香港必將大亂,港府管治隨時崩潰,中央將如何應付呢?萬一佔領中環行動演變成小型「六四事件」,中央又如何收拾殘局呢?山雨欲來風滿樓,對於香港可能出現的亂局,中央顯然心知肚明,也已有所準備。前新華社香港分社社長周南曾發出警告,指佔領中環危害香港法治,有人圖謀奪取管治權,中央不會容許香港變成顛覆基地,必要時會作出干預。這番警告恰恰反映了中央的憂慮和部署。事實上,在一片政治狂熱之下,佔中幾已無可避免,如果反對派及外部勢力孤注一擲,佔中行動失控,特區政府癱瘓,中央採取極端手段干預一點也不奇怪。周南說「由亂而治這樣的干預是好事」,但願這不是一廂情願吧。
事有必至,理有固然,香港問題積重難返,尾大不掉,中央政府實在難辭其咎,其對港政策混亂不堪,搖擺不定,正是所有亂象的根源。回歸後中央不斷向香港送禮,幾乎有求必應,以為這樣就可以收買人心,結果弄巧成拙,港人對中國的認同感不但沒有增加,反而每況愈下,人心不但沒有回歸,反而漸行漸遠。在「本土化」包裝之下,港獨思潮如病毒一樣不斷蔓延,「去中國化」的主張愈來愈有市場,而揮舞龍獅旗、衝擊駐港軍營的場面更是幾已成為常態。按照這種形勢發展下去,二○一七年特首普選勢必成為西方代理人的囊中物,當年英國以主權換治權的圖謀成為事實,可謂莫大的諷刺。正是基於這種擔心,中央才不肯在政改問題上讓步,因為讓步就意味着放棄香港,沒有人承擔得起這個歷史責任。當然,不讓步就意味着玉石俱焚,中央可能沒有甚麼實際損失,但七百萬香港人必定成為受害者,這莫非就是回歸的真正意義?這難道就是中央想見到的結果?
古人說,「解雜亂糾紛者不控捲,救鬥者不搏撠。批亢搗虛,形格勢禁,則自為解耳。」意思是說,想解開紛亂糾纏的東西不能用拳頭,想解救正在爭鬥者不能直接參與搏擊,而要攻擊敵方要害及虛弱部位,使形勢改變,爭鬥自然破解。香港問題錯綜複雜,千頭萬緒,有如一團亂麻似的,要解開這個死結,單單態度強硬是不夠的,必須學懂「批亢搗虛,形格勢禁」。然而遺憾的是,港府固然沒有這種智慧,中央恐怕也沒有這種魄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