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在北京展開,美國國務卿克里和財政部長傑克盧率團前往,中美希望透過此次對話增進了解,改善雙邊關係。中美世界兩大經濟體有密切的商貿來往,當中的互動直接影響中美關係,更與全球利益攸關。因此,習近平曾提出,要以「避免猜疑對抗,共同利益深化合作」為中美新型大國關係的基礎。儘管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可以增加彼此了解,但未能化解兩國在政治、軍事、文化上的分歧與衝突。
中美關係的三大支柱是政治互信、經貿合作、人文交流。當中,政治互信的建立是最為困難的部分。中國的崛起,對外宣示主權且表示寸步不讓的強硬態度,引起了美國的猜疑。例如美國就批評中國大陸劃設東海防空識別區是挑釁行為,擔心中國有進一步的積極作為,危害相關海域的安全機制,並認為保護地區和平是美國的責任,指摘中國的單邊行為。中國則覺得海上局勢升溫,背後即是美國為日本、菲律賓、越南撐腰,藉機來遏止中國的崛起。
中美間的另一矛盾是網絡戰。兩國的網絡攻防戰愈趨緊張,早前美國就全球通緝五名中國軍官。網絡安全問題,成為了中美新冷戰的主戰場。
美國的霸權不容挑戰,自然對中國崛起、有取代美國之勢充滿了戒心,故而發動代理人之戰,即放任日本內閣解禁集體自衞權,讓日本軍事力量在亞洲更囂張。儘管美日的協防條約以維持區域和平為名,實際上日本是為了美國重返亞洲戰略而衝鋒的爛頭蟀。日前,習近平訪問南韓,與南韓總統朴槿惠就中韓自由貿易協議走出重要一步,便引起了日本反制。美國在亞洲的影響力,成為中美隱藏的衝突。
由東海、南海問題引起的中美關係惡化,不可能經由一場戰略與經濟對話就可消除分歧。